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居民众筹解难题,楼道门48小时焕新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单元门关不严实,老人孩子进出总提心吊胆,这下终于安心了!”近日,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东大街社区植园2号楼居民看着新修好的楼道门感慨道。这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仅用两天时间便通过“居民众筹”完成大门维修,成为社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植园2号楼作为无物业管理的零星老楼,常年面临设施老化问题。今年初,居民发现单元门因地基沉降无法闭合,门锁与闭门器严重损坏,既影响夜间休息,更存在治安隐患。社区网格员金吴畏走访时接到诉求后,立即联系专业师傅勘查,确认需整体维修更换部件。

面对“谁来出钱”的争议,金吴畏逐户上门沟通。“有住户担心分摊不均,也有租户觉得事不关己。”他回忆道。通过三次意见征询会,社区创新提出“阶梯分摊法”:常住家庭多承担、空置房由社区垫付、租户自愿参与。最终16户居民达成共识,每户出资30-50元不等,2小时内筹齐维修款。

从筹资到完工仅用两天,新安装的防盗门配备闭门器。独居老人王阿姨说:“以前总怕门关不紧,现在每晚能踏实睡觉。”更让居民欣喜的是,维修过程中自发组建了楼道微信群,年轻人主动承担后续维护登记工作。

东大街社区书记表示,此次“众筹修门”是社区治理转型的缩影,从“代民做主”转向“让民做主”,截至目前,通过居民议事会已经解决了15件类似难题。目前社区正推动居民自治“微基金”模式,将公共设施维护纳入常态化自治管理,让老小区焕发新活力。

通讯员 曹维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王菲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