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茶不凉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新年刚过第五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犹豫片刻后还是点开了,一问,原来是扬州日报社的老记者曹济钧。老曹问:“您现在住在扬州还是江都?”我回道:“江都。”他带着兴奋和喜悦的语气告诉我:“明天来看您。”果然,第二天上午十时许,他真的来了,还带来报社另外三位老同事,这让我惊喜交集。
曹济钧1984年进扬州日报社当记者,一直干到退休。岁月的风霜已在他的两鬓染上了丝丝银发,但精气神挺足,思维敏捷,记忆力甚好,虽已七十好几,当年一副老实人的模样并未有多大改变。
他为人正派,朴实低调,工作中像一头老黄牛,只顾埋头拉车,从不言苦,是日报工作中得力的骨干。当年他一家5人挤住在一间15平方米不到的房子里,因僧多粥少,报社两次分房,他均未拿到。曹济钧是个不大善于表达情感的人,并没有表示不满。1989年我调任报社主持工作以后,1991年初夏,报社进行第三次分房时,我说曹济钧两次都没有分到并未有半点怨言,这次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经过集体研究,曹济钧分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从此以后,曹济钧工作更加起劲了。
1992年我调离报社到市委宣传部担任副部长,直至退休,30多年间,再也没有同曹济钧见过面,也没有电话联系过。没想到曹济钧为这件事却牢牢记在心里。35年后的这次江都见面,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动情地说:“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因退休后常年住在南京同儿孙们生活在一起,这次难得回扬州一趟,再也憋不住了,拖到今天来看你,请你原谅!”一番话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当天夜里我躺在床上难以入睡。我反复在想,人走茶凉,这是社会常态,我离开报社已30多年了。在任时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竟能让老同事念念在心久久不忘,令我感慨万千!
时间见证了真情,岁月留下了真心。人上了一定年纪,总是特别念旧。从曹济钧我又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当年报社的老报人、老同事,他们中大多数都坚守初心,重情重义。曹济钧的这次江都来访,加深了我对报社那些老同事老朋友的思念之情。便通过现在扬州日报社退休老同志、党支部书记吴亚平,对十多个老同事一一送去了问候,表示新年的祝福!这些老同事中不仅有在扬州的,还有远在深圳、北京等地与儿孙团聚的。有的老同事在电话中激动地对我说:没想到35年了,你至今还把我们念在心里。真正是“人走茶不凉”啊!
人间自有真情在,而要获得真情,最重要的是自己首先要与人为善,付出真情。真情是两颗心碰出的火花,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更不是只图索取,不愿付出,甚至以权谋私。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只有立党为公,为人正直,一心为民,不谋私利,才能赢得同事、部下的尊重和拥戴,才能做到人在情谊在,人走茶不凉。常言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同事之间在一起共事都是短暂的,也是十分难得的缘分,彼此间结成的纯洁友谊是永恒的,真情不以时间的长短、距离的远近而改变。人世间,相遇最美,相知最贵,相互牵挂最温暖。
文/李厚尧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