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众看完演出告诉记者,看到了多个组合的“宝黛钗”等一起出现在演出中,可见第300场是一次“老带新”的传承场次,很有纪念意义。而在演后谈中,江苏大剧院官方也表示,随着演员卡司增加,未来,《红楼梦》将以明卡方式与观众见面。
民族舞剧《红楼梦》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学术指导,江苏文投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民族乐团联合出品,黎星工作室联合制作。自2021年试演以来,备受热捧、热推和热议,2023年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现已走过34座国内城市,演出300场,与约45万名观众双向奔赴,去年更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张力和当代审美带出国门,在新加坡上演,倍受当地观众支持。
该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舞台相融合,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地有新人的加入,为舞剧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舞剧在传承经典的同时,焕发出新的光彩。
演出结束后,部分主创主演们在舞台上与大家交流分享,泪水与欢笑交织,向大家一路走来的支持与厚爱表示感谢。
导演、主演黎星表示:“2021年舞剧《红楼梦》启动,我们把姑娘们请到大观园里来,是我们一起塑造了一个家。《红楼梦》能有今天,是所有观众与我们一起在创造的。未来我们一直在路上,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平安、健康,在舞台上、在观众席里,依旧可以收获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美梦。”
导演李超感受到了“团魂”的力量:“民族舞剧《红楼梦》已经陪伴了我5年时间,对于这个作品我有很多感慨。在无数个日夜里,在小黑屋里,其实我看了可能有1000遍。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的创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今天是文鑫和昱薇第一次亮相宝黛,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咱们红楼梦家族的力量和我们这个团队的团魂,谢谢你们!”
如梦似幻的舞台,巅峰舞者的相聚,无论看过多少回,都会让现场观众惊艳连连。
舞者们跨越四季与山海,以300场与“入梦人”的双向奔赴,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场场爆满、开票即售罄、观众们于前厅排长龙购票、于SD口默默守候、主创主演们在后台认真琢磨……这些同一时空发生在剧场的不同故事催生了珍贵而独特的“入梦”体验。
观众张荔枝作为追了全国巡演57场的“红楼钉子户”,她说:“300场的仪式感让我哭到隐形眼镜移位。花瓣雨里仿佛能感觉到肢体语言的丰富,当游园时十二金钗从乐池缓缓升起,照亮十二钗的笑颜——我终于明白红楼梦是流动的盛宴,这是东方美学的时空蒙太奇。”
巡演路漫漫,300场弥足珍贵。门头上新,大剧院摇身一变成为了“大观园”;红楼市集熙熙攘攘;舞台实景、花葬的台阶与团圆的背景相映成趣,各色华美丝绸面料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让观众有了丰盈的“寻芳体验”……
近几年,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江苏文投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原创艺术精品,并屡屡收获国内外观众的认可与好评。民族舞剧《红楼梦》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个观众对它的关爱、保护与呵护,正是因为每一场都有观众一点一滴的陪伴和支持,民族舞剧《红楼梦》经历的创作排演之艰辛才更为值得。
民族舞剧《红楼梦》出品人廖屹表示: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300场演出不是结束,而正是开始,我们将继续秉持着“百场如一”的精神,夜以继日、反复排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更高、更严谨的要求和艺术标准,为观众呈现出更高的表演质感和分寸感的诚意之作,给观众带去隶属红楼的东方神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张燕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