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乡村理发师”郑召华:剪落春秋絮,心暖寄长天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在常熟市碧溪街道徐虎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持剪刀,穿梭于田间地头,用一双巧手为村民剪去岁月的痕迹,也用一颗爱心温暖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是“乡村理发师,更是“徐虎早茶”文明实践的爱心使者。今天,让我们走近其中一位师傅——郑召华,聆听他用剪刀书写的故事。

爱心从“头”开始。

年轻时,郑召华是布厂的保健工,他性格温和,乐于助人,深受同事们的喜爱。退休后,他回到家乡,过上了平静的乡村生活。然而,闲不住的他总想为村里做点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召华发现村里很多老人理发不便,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常常几个月都理不了一次发。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为村民免费理发。

尽管不是专业人士,但他决定试试看。郑召华买来理发工具,通过书籍和视频自学理发技术。起初,他的手艺并不娴熟,但他并不气馁,一遍遍练习,甚至用自己的头发做试验。渐渐地,他的剪刀如同画笔,在村民发间游走,剪出一个个干净利落的发型。

只要有空,郑召华都会背着工具箱,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贫困家庭免费理发。他的工具箱里不仅有剪刀、推子,还有一颗温暖的心。

周永林是郑召华的“老顾客”之一。他年过八旬,腿脚不便,每次郑召华上门,他都会感慨:“召华啊,你真是咱们村的活雷锋!”郑召华总是笑着回应:“老哥,别客气,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徐虎早茶”,让爱心传递更远。

2024年,郑师傅加入了“徐虎早茶”文明实践。在徐虎村党委的支持下,他获得了专业的理发工具、设备和场地。现在,郑师傅每周服务3-4天,为村民们修剪头发、刮胡子。

除了理发,郑师傅还常常和村民们唠家常,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自己的见闻。他的理发箱里,总是装着几颗糖果,专门为村里的孩子们准备。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郑爷爷”,每次见到他,都会围上来叽叽喳喳地分享自己的趣事。

郑师傅说:“徐虎早茶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剪出乡村新风貌。

郑师傅的爱心行动,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理发难题,也让乡村变得更加温暖。他的善举在村里传为佳话,村民们纷纷为他点赞。有人说:“郑师傅不仅剪掉了我们的白发,还剪出了乡村的新风貌。”

如今,“徐虎早茶”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村里的青少年也加入其中。郑师傅笑着说:“看到大家这么热心,我觉得特别欣慰。乡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从布厂到乡野,郑师傅用一把剪刀,剪出了岁月的温情,剪出了乡村的诗意。他的故事,是“徐虎早茶”乡村能人计划的缩影,也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徐虎村工作人员表示,愿更多像郑师傅这样的乡村能人涌现,用爱心和行动点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潘政

编辑 : 石伟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