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赋能国计民生领域,人工智能还能“+”些什么?
“人工智能+”,“+”的不仅是千行百业、多元场景,更是国计民生、烟火人间。
从“人工智能+教育”重构教学模式,到“人工智能+医疗”优化诊疗流程,再到“人工智能+智能终端”重塑交互体验.......市场上,一批批人工智能产品涌现,一再验证了,新技术的繁荣,是应用的繁荣。
深圳学生鑫宇借助讯飞AI学习机的编程助手,在“玩中学”掌握代码知识,实现兴趣与学业双线突破。
河南教师许一龙通过晓医APP解决高血压管理、父母饮食调理等健康问题,“先问晓医,再找医生”,成为家庭健康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无数真实的案例预示着,未来已来。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研,2024年,我国有3.5亿人表示自己听说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24.8%;有2.3亿人表示自己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16.4%。
人工智能就如同基础设施中的“新水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人工智能+”,聚焦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推动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和措施。正所谓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企之所盼、纾困解难,政策与人工智能企业相辅相成,为行业注入新的能量。
比如,在教育领域。
2025年3月5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两会“部长通道”宣布,我国将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标志着中国教育正式迈入AI深度赋能的新时代。
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对教育可以实现“三个赋能”,即赋能教师精准教学和减负增效、赋能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赋能教育管理者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治理。
科大讯飞发布基于“问题链”的高中数学智能教师系统,可以智能生成教学问题链,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辅助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解决问题。
内嵌了星火多模AIUI能力的讯飞AI学习机阅读伙伴即将上线,孩子们“指哪读哪”,书中的文字可以马上“变身”成个性化数字人,跃然纸上,启发孩子思考和提问。
“培养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的新人类”,刘庆峰建议优化生均经费支出结构,为“AI+教育”提供持续经费保障,同时,系统构建AI时代的人才画像和培养体系,创新评价方法,增加AI通识课,将AI能力纳入新课标。
在过去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凡涉及医疗卫生服务部分,一直要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改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打破传统医疗体系的物理边界,让基层百姓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而目前在AI大模型的助力之下,通过推出符合基层医生需求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基层全科医生提升问诊、诊断、用药等全系列能力,进而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比如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在全国600多个县区已经全面覆盖,进行了8亿多次辅诊,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智能工具书”。
针对医疗大模型应用中仍存在的数据安全、医学专业性及伦理风险,刘庆峰提出制定临床实践导向的技术标准与测试规范,建立第三方权威评测机制,推动医疗AI从“能用”向“可靠”跨越。
“智能终端”一词也是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既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抓手。
AI智能终端正走入千家万户,提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针对AI智能终端的补贴政策相对滞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AI智能终端覆盖度不够,刘庆峰建议,优化和丰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将包括家庭机器人、AI学习机等在内的AI智能终端全面纳入补贴范围,合理设置补贴限价,使其享受与家电同等的补贴。
随着政策精准“滴灌”,人工智能将加快走入国计民生领域,走向更加多元的产业落地场景,不仅能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更能够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高端高效智能经济的发展。
人工智能+出海,携手全球开发者共探大模型新机遇
大模型落地的“诸神之战”,已从国内移步国外。
中国AI企业正不断打破技术应用的地域边界,更加深度地赋能全球行业,构建产业生态。他们根据业务核心满足社会刚需,以价值创造推动社会进步,这在全球科技公司盲目扩张大模型的当下,有着不小的意义。
2024年8月份,与AI相关的APP数量再创新高,据非凡产研统计,全球规模以上AI APP产品总数达355个,其中国内达211个。
一批中国制造企业正在探索生成式AI从1到100的应用创新,在设计研发、流程管理、产品质检、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取得新进展。
传统产业中,中国传媒、医疗、金融、零售、汽车等领域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AI解决方案,正在向更加成熟更加全面的智能化模式蜕变。商汤、依图、旷视、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公司,2022年左右就已经开始部署海外市场,在东南亚、沙特等区域提供人工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这些企业不仅输出产品,更传递着“科技向善”的中国价值观——通过AI消除数字鸿沟、赋能国际交流。
以科大讯飞为例,2024年7月,其国际总部落地中国香港,在智慧教育、智能汽车、消费者服务等领域实现多维度突破,真正做到“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
在智慧教育方面,其全球中文学习平台覆盖191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数超1633万,日本子公司英语学习产品更实现本土全覆盖。
智能汽车领域,科大讯飞为一汽、奇瑞、大众等数十家车企提供前装产品超6000万套,智能语音方案助力上百种车型出海60余国,覆盖23种外语。
讯飞同传支撑COP28、金砖峰会等超40万场国际会议,服务4亿人次,推出多语种应用Deepting赋能跨国交流,还服务北京冬奥会、布达佩斯世锦赛等国际盛会,2024年亮相巴塞罗那MWC和迪拜Gitex展会,向全球展示AI技术实力。
2020年,讯飞开放平台国际站上线,为全球开发者提供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图文识别等人工智能服务,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海外开发者团队数已达47.4万。
同时联合匈牙利BME实验室等11家机构构建布达佩斯AI开放平台,打造欧洲多语种技术生态。
不仅是产品输出,还有技术赋能、生态构建,科大讯飞树立“中国智造”的出海标杆,成为AI全球化浪潮中的关键力量。
结语:
当全球AI竞赛步入“深水区”,"人工智能+"的战略蓝图正逐步落到实处——谁能在智慧医疗中真正缓解"看病难",谁能在教育公平里切实打破"资源墙",谁能在工业质检时精准识别0.01毫米的缺陷,谁就能在这场关乎未来的产业革命中赢得船票。当政策东风与市场浪潮共振,那些把技术扎进产业肌理、让创新照进民生痛点的企业,终将在"人工智能+"的时代答卷上,写下他们的解题范式。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