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医院的挂号系统提供多个减肥相关的号源
不过,火爆的减肥门诊也并非尽善尽美。一位原本决定去医院尝试医学减重的肥胖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想要去的一家医院挂号系统贴心设置了一个体重管理快捷入口,但点进去发现有8个门诊选项,在第一步挂号就让我陷入了选择困难症。”
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记者注意到,国内某三甲医院的体重管理门诊的挂号系统也细分为5个门诊号。
“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医院都快速开门诊来看肥胖,到底多少从业者是真正懂肥胖症的诊断治疗,有足够经验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新问题。”王存川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开设减肥门诊本身是好事,但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为了建而建。以严重肥胖症来说,营养、运动、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药物治疗都是辅助手段,手术才是治疗主线。从目前国际发展情况来看,目前严重肥胖症的治疗还是以专业的减重外科医生为主,需要时可以请内分泌科、心内科、呼吸科等其他科室专家会诊,这种合作模式可能是最好的。
王存川指出,肥胖涉及多个学科的疾病,医学减肥自然也需要多个学科打配合。目前,每家医院减肥门诊主导的科室并不相同,背后会受到这家医院学科优势的影响,比如内分泌科是医院的强势学科,那么减肥门诊可能就会由内分泌科扮演更加主要的角色。
对于开展体重管理门诊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在4月10日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相关医院要强化工作统筹和全院专业资源调配,集中设置体重管理门诊,配备相对固定的儿科、全科、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精神心理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等科室医师接诊,并合理安排门诊频次。鼓励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设置肥胖防治中心,提供住院体重管理相关服务。
上述通知还提到,医院要加强健康体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专业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专业化水平。要制定完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指导医务人员遵循健康体重管理指导原则、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肥胖症诊疗指南等提供适宜的膳食、运动、精神心理支持等生活方式干预,合理使用相关药物,严格按照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各地卫生健康、中医药部门要推进健康体重管理相关专科质控体系建设,加强质量控制和专业指导。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临床医学趋向于细分发展,医院有相对稳定的科室划分,当前的减肥门诊通常由各个相关科室承担相应的工作,而减肥本身又涉及多科室。做好减肥门诊考验的是医院的统筹管理能力。国家卫健委的通知文件可以看作是对医疗机构开设减肥门诊的指引,有助于推动减肥门诊的高质量发展。
谢铭认为,减肥门诊设立以后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需要做好科普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肥胖的危害,也知道肥胖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其所在的医院未来还要成立专门的体重管理中心,将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让医生围着肥胖患者转,不用患者跑来跑去,在一个中心完成药物、中医、饮食、运动处方等一系列治疗。
“减肥不像高血压,长期用药基本就可能控制,阑尾炎切了,病程就结束了,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强的依从性,长期可能还面临反弹的问题。”况平指出,开起来一个减肥门诊并不难,但这项工作需要医生付出很高的时间成本。从医院运营和财务角度来看,减重门诊的性价比可能并不高。这波减肥门诊的热潮过去以后,有的门诊可能还会继续存在,但如何评价减肥门诊的运营效果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