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虽然简陋,可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它使万万千千的百姓有了一个避风遮雨的家。每当暴雨如注,屋顶来不及排水,总会渗漏到家里,父母常有拿着脸盆、脚盆接雨的尴尬;每当大雪纷飞,大人根本无心赏雪取暖,顶着房子被积雪压垮的焦虑。可还是孩童的我们,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艰苦、什么是危险,一天到晚,只觉得生活里有无限的快活。现在想来,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草房子,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土墙捉蜜蜂”的快乐往事。
每年四五月间,乡间春意盎然,花香飘逸,一下子引来了无数的蜂蝶。成群的小蜜蜂采足了花蜜,就会飞向“草房子”。为什么呢?因为草房子的土墙上有许多小孔。那些小孔,是制作土墙时,土层里留下的一个个气泡,时间久了,土墙干燥,气泡表面的细土被吹走,露出来密密麻麻的小孔,竟被小蜜蜂当成了家。
许多小蜜蜂,围绕着土墙,有的飞来飞去挑选合适的小孔,有的悬停在小孔前好像在试探什么,有的一下子钻进“家”里……你仔细倾听,必能听到细密连绵的“嗡嗡”声,不绝于耳。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小蜜蜂,常常成了我们贪玩的牺牲品。小伙伴们会用一个透明的小玻璃瓶子,将瓶口对着孔口,用一根细细的草叶尖儿伸进孔中,将蜜蜂赶出来。每当小蜜蜂当了俘虏,同伴都会高兴得又蹦又跳。我也曾这样炫耀过,有时候还会摘一小簇菜花,塞进瓶中,生怕小蜜蜂会饿着!有一回,我捉住了两三只,让它们住进了火柴盒里,晚上睡觉时,我将火柴盒放在枕边,伴随着“嗡嗡”声进入了梦乡。
现在,儿时的伙伴,大多离开家乡,很多在城市里成了家立了业,几乎看不到我们的儿孙辈,在乡间追逐、戏闹,“急走追黄蝶”“草尖儿掏蜜蜂”似乎成为了美好的童话。
草房子,在寒风中,在苦雨里,在阳光下,陪我们这代人度过了童年时光。虽然它那么简陋,但它依旧是刻在我们心里的精神家园。
作者:黄年忠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 : 华明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