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南京、南通两地联动,探索跨学科美育新样态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美育教研活动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以“寻形探理:地方建筑艺术资源在美术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为主题,由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南通两地教育专家及骨干教师共同参与,通过课堂展示、微讲座和专家研讨,展现了美育与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为未来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跨学科课堂:

数学与艺术的“双向奔赴”

活动中,金陵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张晓璟、张寅秋老师以《园林·探幽——数里寻形 艺中见理》一课,带领学生从数学视角解析传统园林花窗的纹样之美。轴对称、旋转、平移等数学概念与艺术设计巧妙结合,让学生们惊叹于“数形共美”的奇妙。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的李明、朱品铭老师则聚焦民国建筑,通过透视关系和位似变化等数学原理,指导学生完成文创作品,将文化记忆与时代精神生动呈现。


这种“数学+美术”的双师协同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学科壁垒,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互通性,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

地域文化赋能美育:

南京、南通共探教学创新


在微讲座环节,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的刘欣然老师分享了《金陵城韵·匠心传承》项目化学习设计,通过实地考察南京建筑,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的顾芳老师则以南通近代建筑为切入点,展示了地方特色美育体系的构建成果。建邺高级中学的沙景雯老师从顶层设计出发,探讨了地方建筑资源在美术多样化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两地教师的分享凸显了地域文化在美育中的独特价值,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专家点评:

跨学科美育的未来方向


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叶旭山校长从五个维度高度评价本次活动:数形共美、古今对话、双师协同、技术赋能、全育联动。他强调,跨学科美育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创新,更是对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对未来教育生态的构建。


南京市美术教研员祖金明老师指出,南京与南通的区域联动为美育资源开发提供了范例,但在跨学科融合中需注意学科本位的把握,围绕新课标深化实践。


建邺区美术教研员丁圆圆老师则以“打果汁游戏”比喻跨学科教学,强调比例分配的重要性,并呼吁教师通过逆向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度理解。

活动意义:

美育变革的“破冰”之举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是南京、南通两地教育合作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是对传统美育模式的突破,通过地方建筑艺术资源的挖掘和跨学科教学的探索,活动展现了美育的多元可能性,为未来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双新”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跨学科、重实践、强文化的美育模式将成为趋势。南京与南通两地的此次联动,或将成为美育创新的一颗“火种”,推动更多地区加入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中。

通讯员 张晓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胡妍璐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