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民法典宣传月 | 学生兼职莫名成公司监事,身份冒用背后法律风险不可小觑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想赚零花钱做兼职结果身份被冒用莫名成了公司监事?近日,南京鼓楼法院审理的一起请求变更公司登记纠纷案件,揭开了这种身份信息冒用背后的法律风险。然而记者了解到,此类案件并不少见,有人曾因身份被冒用导致在自己公司升职计划泡汤。生活中切勿随意将身份证交给别人,莫名成为高管绝非好事。

小张想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于是在网上看到一则轻松又高薪的“好差事”。对方称,只需提供身份证信息,下载注册登记相关APP完成个人信息注册,就能拿到报酬。小张没多想就照做了,之后觉得不太对劲便卸载了APP,也没继续操作。不料,这一操作还是埋下了隐患。一段时间后,小张发现自己成了某科技贸易公司的监事。原来,该公司唯一股东李某在小张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用他的身份信息,将其登记为公司监事。小张与这家公司没有任何交集,更从未有过担任监事的想法,这把他急坏了。无奈下,小张将该公司和李某告上法院,要求涤除自己作为监事的登记事项。

法院认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原告小张并未在某科技贸易公司委派其担任监事的决定中签字,公司工商档案中也无原告签字的文件,原告未作出担任监事的意思表示,也未参与经营和管理,原告被登记为监事并非其真实意思。法院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请,判决被告涤除小张作为公司监事的登记事项。

此类案件并非孤例,记者获悉雨花台区曾发生过类似案例。小李在某公司任职,就在即将升职时,公司发现他在另一家公司担任监事,导致小李升职计划泡汤。小李一头雾水,他循着线索了解到,这家公司负责人杨某曾与自己有交集,曾将身份证交给杨某委托其办事,于是以侵犯姓名权为由要求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法院审理后,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支持了小李诉请。

鼓楼区法院法官嵇娟认为,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莫名“被任职”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监事,这绝非好事,反而暗藏风险!每个人的身份信息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旦被冒用,不仅个人合法权益会受到侵害,还会对商事登记的公信力和市场交易秩序造成破坏。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公司监事要监督公司运营,履行义务并承担法律责任。一旦公司出现风险,监事可能面临诸多不利,比如个人信用受影响,导致商业活动受限、信贷受阻;若因失职损害公司或股东利益,需承担经济赔偿;公司内部有矛盾或法律纠纷,也可能被卷入其中,耗费大量精力。

法官提醒,生活中切勿随意将身份证给别人,也别在不明网站上随意登记个人身份信息。特别是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提高辨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守护好个人隐私,别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若发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登记为公司监事,应立即向公司提出书面异议,要求撤销职务。若公司经营异常无法联系,或拒绝撤销、未作回应,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