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花路”本是网络用语,寓意着踏上美丽、顺遂之路。而在常州经开区,这句话却得以具象。沿着东方大道、常青路、潞横路、漕上路、大明路等主干道及大小路径,缤纷月季竞相绽放,将一条条道路装点成繁花似锦的“花漾长廊”。漫步其中,花香萦绕,市民、游客真切领略“走花路”的浪漫意境。
16万株月季织就“流动风景线”
“经开区着力打造1条主花廊、9条辅花漾路。”常州经开区建设局公用事业科科长冯杨说,全长约8.5公里的东方大道作为主花廊横贯核心区域,如一条缤纷丝带串联起漕上路、大明路、常青路、潞横路、东城路等9条辅花漾路,共同编织出“车移景异、四季有芳”的城市“流动风景线”。
其中,堪称“月季大道典范”的东方大道,道路中分带以藤本挂网月季勾勒动感线条,球型月季与大花月季组团点缀其间,搭配茶梅、绣球形成层次丰富的立体花境;两侧绿地新增成片大花月季矩阵,13处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如珍珠般嵌入沿线节点,车行其间,窗外花影随车轮流动,步步皆景。
大明路则以“海棠+月季”打造春季主题,中分带内,柱状月季与海棠高低错落、相映成趣,下层搭配丛生福禄考、杜鹃铺就彩色花毯,形成“海棠初绽月季随”的浪漫花径。
漕上路以三角枫为行道树骨架,地栽月季、树状月季、藤本月季立体搭配,从地面花带到“空中花墙”,层层递进,实现“三季彩叶翻飞、全年繁花不断”的视觉盛宴。
一次种植 7个月超长花期
几年前,当常州经开区锚定“四季有花”城市建设目标时,“种什么”成为关键难题——“主干道日夜不断的车流,毫无遮挡的日晒雨淋,对植物来说可谓生存困难,何况还是娇嫩的鲜花?”经园林专家多轮试种与适应性评估,月季凭借“市花”的文化底蕴与“花中劳模”的超强生命力脱颖而出。
“常州与月季的缘分可追溯至宋代,宋代文人、曾任常州知州的杨万里曾赋诗句‘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为这座城市留下浪漫的文化注脚,当代常州更以‘月季城’享誉全国。”冯杨说,另外,从植物特性看,月季花期覆盖4月至11月与“低维护、高观赏”的优势,也正匹配“四季有花”的规划需求。
为破解植物适应性与景观长效性难题,经开区遵循“适地适花”原则精选月季品种。绿化管养方江苏科维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经营部副经理冯雪芬介绍,藤本月季“安吉拉”因耐旱抗风、攀援能力强,成为隔离带挂网种植的首选;树状月季“粉扇”凭借强健根系与浅层土壤适应性,适合在道路节点独立成景;地被月季“地毯”则因耐践踏、覆盖力强,被广泛应用于开放式绿地。
“修剪作为月季控花的核心技术,在养护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冯雪芬说,每年4月底至5月初,头茬月季花期结束后,养护团队会及时轻剪残花,确保植株营养集中供给。而在冬季,团队会开展系统性修剪作业,通过科学修剪调整植株形态,为来年开花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团队结合科学调配水肥、精准防治病虫害等精细化管理,实现“一次栽植、7个月超长花期”的景观效果。
“小确幸”化作城市“大文章”
在经开区开阔的城市框架与系统的规划拓展下,这一份浪漫已超越街头巷尾的“小确幸”,化作串联生态肌理、激活发展动能、温暖民生底色的城市“大文章”。
3.9公里的常青路作为“七纵七横” 骨架路,依托革新河修复工程,以法桐、染井吉野樱为骨干树种,搭配水生植物与色叶树,形成“水绿交融”景观。革新河与道路绿化同步建设,拓展城市绿肺,实现“看得见碧水、望得见蓝天”的生态愿景。
潞横路则以垂丝海棠的粉艳、绯红晚樱的绚烂搭配榉树的四季变色,构建 “春有花影、秋有彩叶”的沉浸式景观体验。两条路串联丁塘河湿地、京杭运河等节点,形成“城在绿中、路在景中”的全域景观。
这种生态势能也正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能。2024年东方新城半程马拉松以“花漾赛道”串联十大景观,让跑者在“一湖两馆三园四河”间感受“路在景中、景随人动”的花漾魅力。圩墩公园桃花节等文旅IP持续发酵,吸引各地游客漫步花海、打卡街巷,带动周边餐饮、文创等消费热潮,实现“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的同频共振。
通讯员 常景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靖宇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盛媛媛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