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玄武湖上,遇见浪漫千年的荇菜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前阵子到玄武湖赏荷,未料荷花还没盛开,却在翠洲旭桥下的湖面上看到了一片灿烂的金色,那是一片肆意绽放着的荇菜花,抬头发现一只黑水鸭在金色的荇菜中悠然戏水,忽然间,黑水鸭从金色的荇菜中飞出,在水面形成一条细细长长的水浪,千年的浪漫跃然湖面。

这让我立马想起了千年以前的《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诗经》中最著名、最浪漫、最动人的篇章。

我一直以为,象我这样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生的那一批学文的大学生,有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小学中学基本没学过古代汉语,没背过古典诗词,没读过经典作品,所有的中外名著都是在大学时期应上课的需要短时间内阅读的,没有起码的“童子功”,自然就走不太远。

然而,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深深地记得给我们上古代文学课先秦部分的专业课老师郭维森先生,不高的个儿,文雅的面容,不苟言笑的表情。不过,当郭老师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我分明能看到,老师那厚厚的镜片背后,眼睛里发出的闪闪亮光。

不过,读归读,背归背,那时从农村出来的我连荇菜是什么样子都一点儿不知道,而且是一直不知道。直到2017年的这个时节,我们两口子带着小狗到太平门外的琵琶湖闲逛,紫金山麓、明城墙下,半湖宁静的碧水,半湖灿烂的金色,着实震撼到了我。马上在手机APP上一查,原来这就是荇菜,四十多年前的大学课堂,四十多年前的郭维森老师,立刻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说实话,《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上下五六百年间的311篇诗歌,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就这首《关雎》。孔子在《论语》中曾提到《关雎》,认为它体现了君子对美好品德的追求,以及对婚姻的尊重与和谐。因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仅是对女性的赞美,也是对理想婚姻的向往。因此,这首《关雎》流传至今,跨越了几千年,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所以,我特别感谢太平门外的琵琶湖,它让我认识了荇菜,重读了《关雎》,这几年的夏日里我都会到琵琶湖欣赏那里美丽的半湖碧水半湖行菜。可惜,今年琵琶湖在春天里抽干了湖水进行了大清淤,过去的半湖荇菜不见了,几次行车经过这儿,心中一直有着深深的遗憾。

没想到,不经意间在玄武湖又看到了这一片灿烂的荇菜。而且在离旭桥下的这片荇菜不远,梁洲芳桥长长的木质栈道下,也有一片金色的荇菜,面对着湖对面高耸着的紫峰大厦,别有一番风情,终于了却心头因没有见到今年的荇菜而产生的遗憾。

朱仕农文/摄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