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被称为“苏超德比”的较量尚未开赛就已引发火热关注,6万多张球票被秒杀,南京城里一票难求。而作为江苏省内综合实力最强的两座城市,这场较量早已超越足球本身。苏州客场作战背负着“经济一哥”的全面正名压力,而南京则以“徽京”自嘲中打出“输谁都不能输苏州”的宣言。
事实上,在这场球赛没开场之前,整个江苏线上线下都在“PK”。一场球赛,线下拼的是球技,线上拼的是“梗技”。前期的梗已经很多了,但我觉得最大的梗就在这次南京VS苏州上。
南京调侃苏州“上可九天搅月,下可阳澄捉蟹”,苏州迅速以幽默方式回应,在苏州中心广场的巨型屏幕上,“一只鸭而已”的标语引发两地网友热议。这一回应既暗合南京鸭血粉丝汤的美食特色,又以轻松姿态化解对手攻势,展现出两座城市间独特的“相爱相杀”。
据说还有省会之争,南京的“政治省会”对苏州的“经济省会”,谁赢了才是江苏真正的省会。若南京输了只能拱手让出省会的称呼,而回归到“徽京”的本来。
双方的后援团也悉数登场,苏州这边,江苏除南京外的1 1个市据说都挺苏州,比赛前两日又拉来上海助阵。南京一看,怕到时压不住阵脚,赶紧拉来安徽一帮小兄弟增援,专门增设了芜、马、滁专区,据说有众多皖军到场助威。
苏超热,天气也热,但再热没有球迷的心热。在这近4 0度的高温里,别说6万多人坐在一起看球,就是让你一𠆤人在滚烫的座位上坐二小时,也会受不了。
为了看这场球,我好不容易搞来了球票,但一看这气温蹭蹭往上升,早上起床就象进了火炉,心里也一直在犯滴沽,这么热死人的天,去不去看呢?在朋友圈里我想听听大伙的意见,结果有人劝我“必须去啊!现场更热!火热、狂热、燥热,嗓子肯定冒烟!”,有人劝我“天太热了,高温+激情,引爆心血管危情,以后还看不看了?”,心里掙扎了大半天,到了下午还是决定去看,一个真球迷,倒也要倒在球场上。
下午五点,驱车驶上江东中路,一路上只见路边鲜花排成了波浪流线,三个大足球点缀其间,“苏超”氛围瞬间拉满。到了奥体,进场的球迷已经乌雅雅一大片。
走进奥体中心足球场,眼前的一切让我这个老球迷非常熟悉。2012年10月20日的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昨天。那场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的争冠赛,太多人还没找到座位,进球便发生了。“7秒哥”的头衔,就此与22岁的吉翔相伴一生;65769这个数字,也被焊死在江苏球迷的脑海。
那一天,南京奥体中心的战鼓声、呐喊声、欢笑声和遗憾声,纠缠着,像度过了一个世纪之久。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史上最高上座率”“史上最快进球”的荣耀,至今还能让江苏球迷嘴角轻轻上扬。
于江苏球迷而言,这座球场,承载了他们太多的记忆。那是成功冲超之后的喜极而泣,是亚冠雨战仙台的荡气回肠,是足协杯决赛被鲁能压哨绝杀的扼腕叹息,也是苏宁足球夺冠即解散的心中不甘。
当“苏超加油”的口号响起,当蓝色的战旗飘扬,是归来,也是再次启程。把爱放在心中,把拼留在场上。十多年过去了,今晚足球用另一种方式重回奥体。这场为城市荣誉而战的业余比赛,已经将情绪价值拉满,注定要成为全民狂欢。
晚上七点半,球赛正式开始,全场起立高唱《国歌》,我站在六万多万人的队伍中,此刻显得是那么自豪,不禁双眼模糊,泪水含在镜框下。
昨晚的奥体,刚坐下就立即被滚滚热浪包围,尽管避开了白天,但其时场内气温依然有40多度,加之数万名球迷齐聚一堂,看台上热得像个蒸笼,没几分钟全身上下已湿透,脸上的汗也一摞一大把。
坦率地说,如果单论舒适度,在家里吹着空调、啜着香茶、嗑着瓜子、啃着西瓜,抑或在广场上沐着晚风、喝着冰镇啤酒、吃着烧烤,优哉游哉地欣赏赛事直播,都无异于“小神仙”,比在体育场经受“汗蒸”惬意多了。
比赛开始后,浑身上下更加燥热,南京队一拿球,全场便大声呼喊着“加油加油”“进一个,进一个”为其助威。与此同时,汹涌的人浪又从看台的另一端席卷而来,赶紧喊着跳着加入这股浪潮中……一番“折腾”下来,浑身上下汗如雨下。
球场上,球员们每一次传球都像是精心编织的蛛网,环环相扣,牵动着全场观众的心弦。那些精准的长传,犹如划破天空的利箭,穿越层层阻碍,直抵队友脚下;而巧妙的短传配合,则似灵动的音符,在球场上跳跃出美妙的旋律。每一次拼抢都是意志的较量,球员们像英勇的战士,为了守护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不惜付出汗水甚至鲜血的代价。他们在绿茵场上摔倒,又在刹那间崛起,那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动容。
比赛中,也有令人揪心的瞬间。当有球员受伤倒地,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那一刻,胜负似乎已不再重要。大家都在为他担忧,为他祈祷。而当他忍着伤痛,顽强地重新站起,继续投入战斗时,全场响起的是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勇士的赞美,是对不屈精神的礼赞。
随着终场哨声的响起,这场江苏“一哥”德比以0:0结束,无论比赛结果如何,球员们都赢得了观众的尊重与敬意。他们疲惫却又坚定地走下球场,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这片绿茵地上已经倾尽所有,无愧于心。而球迷们,依然沉浸在这场精彩绝伦的比赛中,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讨论着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回味着球员们的每一次拼搏,仿佛这场球赛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一次品味都能发现新的精彩。
官方统计,本场比赛共有60396名观众来到南京奥体中心现场观战,再度刷新6天前刚刚在昆山奥体中心创造的43617人单场观众人数纪录,这也成为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的上座新纪录。而我,有幸成为6万多观众中的一员。
其实不论这场球能否刷新观赛人数,都不是最关键。真正让人感慨的是,足球作为一项运动,怎么就变成了很多江苏人情感归属的中心。它甚至比很多生活大事还让人动心,哪怕岁月变了,场地老了,激情有一阵没一阵,那股子“我在现场,我是历史见证人”的自豪感,才是刷存在感的终极玩法。
也许,你觉得缺钱,缺好的工作,缺很多很多。一场又一场的“苏超”爆火有没有告诉你,最稀缺的是激情,是热爱,是血管中流动的血性。
昨夜奥体中心的灯光照亮的不只是球场。那些被汗水浸透的球衣、嘶哑的呐喊、紧急调运的冰块、商家免费提供的盐水鸭,共同拼出中国体育的另一种可能——当足球回归城市荣耀的载体,当赛事成为全民共创的盛典。超6万人山呼海啸的声浪,正是对纯粹体育精神最炽热的告白。
编辑 : 顾冬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