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千年诗画铺展生态画卷 镇江金山荷花绽放央视荧屏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7月19日讯(通讯员 纪安璐 记者 万凌云)盛夏时节,镇江金山湖畔荷花竞相绽放,清香四溢、景色如画。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以《金山湖畔荷花开 生态蝶变入画来》为题,对这一城市美景进行专题报道,金山荷花凭此“出圈”,让更多观众领略到镇江生态蝶变的成果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金山荷花

金山与荷花的渊源可追溯至千年前。晚唐诗人李群玉曾在《题金山寺石堂》中描绘“千叶红莲高会处”,道出金山荷塘的繁盛与圣洁意蕴。明清以来,文人墨客频频吟咏荷香月色,荷花由此成为金山重要的文化意象。

进入近现代,金山荷花几经沉浮却生生不息。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疏浚中泠泉并拓地种荷,开启规模化种植先河。新中国成立后,金山公园荷花景观得到系统保护,20世纪70年代市民集资建游乐设施,还带动荷花展示水域面积扩大。园林工作者用毛竹搭建温室、寒冬护藕,确保荷花品种延续至今。

近年来,镇江文旅集团在生态修复与园艺融合方面持续发力,打造“白娘子爱情园”等特色荷花观赏区。2022年起,景区采用古法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种植方式,培育出百余个品种,通过控温控光延长花期,并创新推出缸栽、盆景等精致布景形式,使游客在不同视角都能感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荷花宴

如今的镇江金山湖荷塘不仅是一道夏日风景线,也在生态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景区通过合理布局,初步形成了“荷花-鱼类-鸟类”的自然生态链。近年来,随着水质改善和景观提升,荷塘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荷花相关的文旅活动也逐步拓展,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拍照、打卡,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生态与旅游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