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长亭更短亭:梦衔牡丹拜汤翁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臧书德

遂昌,一座栖身隐藏于浙西南崇山峻岭间的千年古县。这里山水玉秀,人文锺灵,行走在山水间,春云秋风处处流韵。

400多年前,一代才俊、戏剧宗师汤显祖辗转来到遂昌,虽任知县只有短暂的五个寒暑,但他天成偶得,裁就一曲《牡丹亭》,一枝妙笔勾兑爱情、叹唱生死,塑造了一个千年不灭的“盗梦空间”。

身为县令,汤显祖在履职期间,两手抓却三手硬。不仅改善升级了当地的政治生态环境和民生物质与精神刚需,还鞭策自己完成了《紫钗记》的定稿和《牡丹亭》的构思。

初到遂昌的汤显祖,见到的是一座学舍、仓庾、城垣等皆显凋敝的残颓小城。因穷山薄水、虎虫疫灾多发,导致生产落后、赋寡民稀、流民滋生。然而这片土地却有着上苍赐予的惊人大自然之美。这一历史承袭风貌,从今天遂昌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奇峰怪石、林海云雾、飞瀑流泉等自然景观,便可穿越脑补近五百年前与汤翁邂逅的遂昌是何般仙姿。

汤显祖把遂昌誉为“仙县”,自称“仙令”。他深爱这方山水,常竹杖芒鞋,携友载酒游览遂昌名胜。在他的诗文中,我们能看到飞石岭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南尖岩则集梯田、云海、栈道、竹林于一方,令汤翁流连忘返。遂昌如此地形变化复杂、高差悬殊,使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显著,从而形成了多层次的自然生态,也孕育了多层次的文化生态。也正是亚热带季风中迷离湿润的多变气韵,喂养滋生了汤显祖的戏曲大梦。

在遂昌五年,汤显祖推行了劝课农桑、重教兴学、轻刑宽狱三大惠民仁政,被称为他在遂昌的“三把火”。

劝课农桑,是汤显祖烧的第一把火。一到任上,他就把百姓果腹、安定生产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时间开创举办“班春劝农”——颁布春令、以劝农事的农耕盛典。在之后的几年,每逢立春时节,他作为“带头大哥”,都亲自扶犁,绕春场一周,行耕籍礼,同时备足花雕春酒,与当地百姓“把酒话农桑”。

当时遂昌山高林密、虎害猖獗。汤显祖到任的第一年初冬,就发生了老虎伤人的恶性事件。为消灭虎患,他组织村民壮丁编队训练捕杀技能,并亲自带队上山打虎,先后杀虎七只。在保护居民生命安全和财物方面,既起到了表率作用,也极大地振奋了乡民自建家园的心气。

自古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隅文化兴一邦业。汤显祖到任三天后,就将重教兴学的火把高高举起。他率众拜谒孔庙,针对教育设施荒芜殆尽,他带领学官勘察选址,在眠牛山麓营建相圃书院。次年,又创建了藏书楼“尊经阁”;再之后,又为书院加建“聚德堂”。从此,千年古城遂昌有了自己历史上第一座书院和第一个公立图书馆。行走于这些文化学府,汤显祖以县令身份兼学长之职,与众学子一道研文、探学、求艺,并亲手为生员批改文章。于是遂昌这座小城呈现出“市上无喧少斗鸡、琴歌积雪讼庭闲”的升平祥和景象。

汤显祖将第三把火的威力攻到了廉洁执改、以法治县领域。作为王阳明的四传弟子,汤显祖深受阳明心学影响,始终坚持“轻刑宽狱、正德厚生”。据县志史料记载,他审案时虽然也动过刑罚,但从未打死过一名囚犯。对于兴建学舍、城墙等政府工程,他从未捞取油水,反倒是自掏腰包补贴教育和民生。最具传奇色彩的是,汤翁这个极具浪漫色彩的戏曲县令,竟“私下”做出了“除夕遣囚”和“纵囚观灯”两件大事:除夕之夜,他让狱中囚犯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元宵节,他组织囚犯到城北河桥上观赏花灯,与民同乐。在感恩的沐浴下,正是因为“汤司令”人文温情的观照,触动了每一位囚犯心灵最柔软的神经,所以节日过后,全部服刑人员悉数回归,无一人自行逃脱。

沿戏曲文史资料检索,汤显祖在遂昌期间,完成了《紫钗记》的定稿和《牡丹亭》的构思。他自己评价:“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汤翁说这翻话的笃定是充满了无比文化自信。君不见,即便是在400多年后的今天,遂昌人在谈文论道的时候,都会自豪地说:“我们遂昌,一座幽远的小山城,何其之幸,成为《牡丹亭》这样一部传世巨著的原创地。”毋庸置疑,《牡丹亭》的艺术成就与遂昌的山水人文密不可分。剧本中的“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正是汤翁妙笔生花提炼的遂昌现实生活艺术写照。从文学地理空间学观照,汤显祖将戏曲创作的脐带深深扎进了遂昌的沃土。《牡丹亭》中,劝农安民场景,成为了相关戏目的叙事底色和烘托剧情的生动剪影,念词里表达的生而死、死而生的至情理念,也与他在遂昌实行的人性化治理观念一脉相承。

放眼历史长河,再升维审视汤显祖的活动场域,站在局限历史断面上的汤翁终因不满朝廷腐败,特别是反对竭泽而渔式开采金矿的命令。他于万历二十六年一怒挂冠而去。但他走后,遂昌百姓自发为汤显祖立生祠、建遗爱祠,全民奉祀。通史考籍,在从隋到清有姓名可查的遂昌县官三百一十五人中,汤翁仅此一例。

历史延降至清康熙年间,虽说已朝代更替,但时任遂昌县令缪之弼仍决意主持在县城续修“遗爱祠”,缅怀汤显祖。现在“遗爱祠”门墙犹存,随着历史文脉赓续,如今已成为遂昌境内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日的遂昌,汤公人文精神仍在生生不息,流韵传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遂昌政府和文化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开始举办汤显祖文化节和国际高峰论坛。其中,遂昌昆曲十番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遂昌先后推出“班春劝农”典礼、汤显祖文化节、汤公音乐节等衍生活动。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主旨文化对流中,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与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斯特拉夫德之间架起了艺术桥梁,两地签署了建立友好文化交流关系意向书,实现双方人员互访、文化演出交流。让遂昌以汤显祖戏曲为灵魂,在“汤、莎”国际戏曲文化交流的高原上,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一带一路上筑梦的“中国故事”。

文化,是杀伤半径最大的“核武器”。在遂昌的时间轴、乃至整个戏曲史上,汤显祖无疑是极具文化能量的“核反应堆”。踩着“文化赋能振兴乡村”的新时代鼓点,遂昌人依托汤翁的文化魅力,开发了“汤公菜系”“汤公酒”“汤公月饼”“牡丹亭青瓷杯”“牡丹亭竹炭包”等一系列旅游商品。鼓励餐饮主体与文化民俗相融合,将汤显祖文化、昆曲文化融入经营理念中。上升到纯文学、戏曲及学术高度,遂昌成立了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并永久驻会遂昌。同时,还专门单列设有遂昌汤显祖研究中心,建有汤显祖纪念馆和昆曲十番传承学校等,营造了“满城竞唱《牡丹亭》”的文化氛围。

梨园有谚:戏如人生。世人常言:人生如戏。其实,在人生与戏之间互换渡牒时,不妨效仿庄周。借折子戏《牡丹亭》梦的馀温,来遂昌拜谒汤显祖的仙心和烟火凡身。行走在山水间,仍可追寻汤公的足迹,感受他挥撒栽种在这片土地上情稠意密的唱词。

对于一门心思就想和汤显祖对唱的网络博主来说,位于遂昌县城北街四弄的汤显祖纪念馆是刚需打卡点。占地近一千平方米面积的建筑群,由前院、馆舍、后园三部分组成,环境优美,古朴雅致。馆内陈列内容丰富,格调高雅,集中展示了汤显祖生平、在遂昌政绩,以及艺术创作成就。在这个院落里,其实最为关键的是,每个真正的戏曲票友,在转身退出厅堂时,隔着泛黄的窗格油纸,鼓膜上都能听见汤翁打着牙板寻找节拍的馀音。

折子戏散场了,不妨放飞一下梦的翅膀。驱车去遂昌金矿景区,是许多探险猎奇者的最爱。矿区是国家首批验收过关的矿山公园,4A级景区,距县城不足二十公里。景区拥有国内开釆规模最大、遗迹保存最完好的唐代金银矿古矿硐。古矿洞中的“烧爆法”遗迹,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热爱攀岩登山的主儿,可直奔南尖岩。从县城出发,在激情与速度的加持下秒杀五十公里,便到达海拔近2000米的群山脚下。景区主要由天柱峰、神坛峰、千丈岩等多处奇峰异石构成地貌景观;霞归瑶池、九级瀑布等构成水体景观;竹海、针阔叶混交林、古松为主的植物和千种动物构成生物景观。

对于不走寻常路的考据行者,可孤身前往独山古寨探幽。古寨位于遂昌县西南的大山深处,古寨之名,得于落单又桀骜不驯且孤愤的天马山。寨子始建于南宋孝宗年间,是叶氏家族的祖居地,历史上曾是文风卓盛、名士辈出的书香之地。寨内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典型建筑,这些古街、民居、石碑坊、寨墙和寨门等,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景线。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对于喜爱临水启智参禅的驴友,神龙谷景区的大瀑布一定是洗心明性最清澈的一面“镜子”。试想,合掌打坐于落差高达300余米的神龙瀑前,周遭有茂林无际,松涛和着飞瀑声声相追。特写镜头推近:深谷幽洞、绝壁千仞、一人闭目、禅定心空,生智慧……沐浴在落差撞击的轰鸣侘寂中,不禁生出无端遐猜:是高低落差,透析了水的“道”身;是温度落差,裁分了寒暑;是人性落差,区分善恶;是时间落差,界定了生死……是梦的落差,让汤显祖无中生有,叠牡丹花瓣搭建了灵与肉千年不散的长亭。

如今,四百多年过去了,遂昌人站在时间和筑梦的制高点上,追寻补拍汤翁当年盗梦的异度空间,镜头里满是他与遂昌情缘链接的文化基因密码。他在这片土地上,践行了儒家的仁政理想,恪守着佛家自戒渡人的灵修,崇尚道家法天地自然的达观……正是汤翁这种葆有旺盛艺术生命力的维生素和蛋白质,隔空实现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开创了跨越时空的一波又一波文化奇迹。

今天,行走在遂昌大地,即便是街巷乡间的一些普通百姓,也多能哼唱保存完好的以工尺谱记录的昆曲十番曲谱。个别年逾古稀的乡民现在还仍能悠然自得地演奏《牡丹亭》曲牌。在“班春劝农”典礼上,和煦的春风里,民众一边吟唱《牡丹亭》文词,一边依照古礼祭拜神农、扶牛犁田,再现了汤显祖梦里祈愿的乡村农耕盛境。

从发展“文艺新质生产力”看时代大潮,刀郎凭一己之力借蒲松龄《罗刹海市》作支点,搅翻乐海撬动文旅;“苏超”城市足球联赛,只引了一个小小皮球激活拉动文旅;在这种自媒体助力传统文化生命力井喷的大环境中,应该说遂昌人文元素+汤显祖精神和《牡丹亭》的人文内核正赶在文化自信的风口浪尖上。同时,《牡丹亭》戏曲艺术与遂昌文化互相成就的新时代生动再现,再一次告诫世人,任何伟大的文艺创作永远离不开深厚的生活积淀,离不开人民的情感共鸣。

长亭更短亭,山一程,水一程。汤翁的人文精神早已与遂昌的山水融为一体,温润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民生、风物和文化。

手捧牡丹拜汤翁!不禁感慨:真正的文化瑰宝,既能在最高雅的艺术殿堂之上绽放阳春白雪的冷艳,也能在最质朴的乡野拨动下里巴人的心弦。汤显祖在遂昌的五年,正是他与人民同心扎根的五年,正是这盘根错节的五年,让他的戏曲之魂在艺术的苍穹摇曳千年。

徜徉在青山绿水间,忽来一阕《忒忒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可能会让人心头一紧,不免叹人生苦短。当再闻一曲《万年欢》:“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自觉情魂一振,一个奋发自洽的人,又怎能不为心中的诗和远方作打马追梦的跋涉呢?!

戏,绵延千年。

站在遂昌的大地上,倾听汤显祖平仄押韵的唱词养神走心。如果说,他的戏文是以言简意密的方式在给后人书信留言,那就把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作戏台上公开的家书吧。汤显祖《牡丹亭》的词曲是公开唱给烟火世界里芸芸众生的广谱“家训”,每一个段落,无论从人性、情爱、心理、生死及交错的时空范畴予以考量,都各有各的针对性“靶向话疗”。《寻梦》里江南时调伴花鼓,以泪缝补相望、相念却无法相拥的凄婉爱情;《惊梦》一曲,无论是歌词包含生与死、善与恶、因与果等一系列多元化的本体结构,还是其延伸的深层文化内涵,都直接令人产生多层次、多视角、升维度的猜想。如果作大胆假设,按照个人→家庭→国家→情怀的递进情感线路思辨,汤显祖一定是将自己放在一个冷静而警醒的“士”的高度作“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历史性旁白?!如果是这样,那无疑说明汤公是以一个自信满满的多情人、以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法,歌唱华夏民族古老而伟大的人文、家国情怀。同时,尤能深切地感触到,戏曲在记录生离死别的爱情之际,更像是唤起世人对短暂生命的热爱。这样的真挚留言,才是汤显祖借400多年前的一曲折子戏,快递给今人深情而最厚重的“家书”。如此兼具人民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正是因其走在“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艺术黄金分割线上,并在时间和历史的磨炼检验中,经久不衰地葆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故而成为一定时期的典型艺术形象,直至蜕变为永恒的经典。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