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苏州高新区便民疏导点释放“地摊经济”活力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提出要激活“地摊经济”活力的建议。而在全国两会前,部分城市已经开始为“地摊经济”松绑,除了带动大量人口就业,人们也感慨城市的烟火气终于回来了。

护航辖区“夜经济”健康发展,以“微就业”解决大众民生实际增收为出发点,让不同社会群体、消费者有需求市场去向,让经营者有稳定合法收入,面对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与属地城管部门换位思考,聚焦民生谋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服务举措,有效激活临时疏导点“夜经济”,让何山路金邻公寓便民疏导点内的140余处固定摊位经营者在苏州找到家的归属感。

激活疏导点“夜经济”

顾客前来消费

晚上8时许,何山路金邻公寓便民疏导点周边企业刚刚下班的工作人员,陆续来到这里的“大排档”进行消费。大家三五成群围聚在一起,吃着各类小吃,聊着家乡话。面对消费群体的日益增多,经营者也是喜笑颜开,虽然每单收入不是很高,但积少成多,一天的收入还是非常可观,比以往自己在路边流动经营好了许多。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大排档”经营时间会持续到凌晨3点左右。

小吃摊点

“这里消费较低,商品物美价廉,作为外来务工群体,来这里消费我们可以接受,最主要的是这里的氛围很接地气。”一徐姓消费者说。“受疫情影响,今年生意虽然不如往年,但一天也有500元左右的收入,相比而言,我们还是很满足的。”金陵公寓疏导点内从事餐饮经营的丁先生一边与前来检查摊位规范经营的狮山城管队员打着招呼,一边说出自己的心声。

这里人气很旺

虽然固定收入不如往年,面临各种困难,这里的经营人员始终抱有信心。而这样的信心来自于他们对属地街道与城管部门,在助力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二次就业带来的系列暖心举措。用他们的话说,作为一名外来流动摊贩,能在这样洁净有序的经营环境当中,有一个固定经营摊位,每天有着固定经济收入,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东躲西藏,与城管部门玩“躲猫猫”游戏了,真的是很知足,很幸福。

以“微就业”解决大民生

“老板,请把今天的摊位疫情检查记录以及信息登记情况出示下”,这是5月25日晚上,狮山城管队员与物业工作人员联合对金邻公寓疏导点内各经营业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以及设施消毒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的一幕。对于这样的检查,各经营业主表示,这既是对摊位的负责,也是对消费群体的负责,大家都很支持。

城管人员进行检查

一个摊位的背后,支撑的是一个家庭,不能一味的为了城市‘面子’,而忽视民生服务。作为一个外来人口聚集区域,要通过“微就业”,解决好社会转型与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潜在不稳定因素,让这些学历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苏州能够站住脚、安下家。针对以往辖区流动摊贩较多对的现状,狮山横塘街道与属地城管部门换位思考,提出设置临时疏导点,以疏堵结合模式,让以往路面摊贩全部集中有序经营,既提升了路面秩序,又让他们有了合法固定经营场所。同时安排物业部门接手规范管理,让疏导点规范管理,成效立竿见影。期间,每日严格落实日常保洁和消毒灭菌工作,并根据摊位经营实际,统一优化经营环境,设置管道煤气,更新水电设施,完善各种服务等。并根据经营需求,精心为各经营摊位升级设置不同风格店招店牌,打造有特色的疏导空间。

顾客在就餐

“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经营诚信不好、服务不到位,被管理方扣分,甚至取消经营资质。这种‘大排档’式的固定经营场所,错过机会就再也找不到了,因此大家都非常重视摊位的自我管理”,一名徐州籍经营人员说出了所有摊位业主的心声。

“这一切都要感谢属地街道以及城管部门为我们外来务工人员再就业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得我们在苏州这个第二故乡,找到一个幸福的落脚点。”经营业主丁士军满脸幸福地向工作人员说。通讯员 刘海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