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视频|巡检铁路、机房的机器人原来长这样 不会与人抢饭碗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不管刮风下雨,机器人都能精准检测铁轨各种数据,节省一半成本;机房巡检AI机器人导航精度误差小于20毫米……“新基建”浪潮下,AI机器人到底能去做些什么,会不会抢人的饭碗?6月11日开始的京东数科“产业AI公开课”聚焦《新基建来了,AI机器人准备好了》话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副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韩永文,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朱岩,京东数科智能机器人业务部总经理姚秀军等业内专家,从产学研角度深度探讨了AI机器人基于新基建背景下的未来发展方向。

▲京东数科自主研发的机房巡检AI机器人

新基建背景下,尤其是以能源、交通等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数据中心等,存在传统人力成本高、工作内容繁重、精度作业安全及稳定性难以保障等场景痛点,AI机器人相关产品和服务能力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爆发期。“要根据中国国情有计划、有规划地思考,而不是一概地用机器人代替产业发展”,谈及AI机器人的角色,韩永文表示,未来国民经济发展领域中的重、大、险、难等工作场景如铁路巡检、深海勘测、矿山勘探、救灾抢险等,使用机器人既可以提高工作服务效率和精准度、也可以有效地替代人力所不及,但一般性工作不建议用来跟人们‘抢饭碗’”。

▲京东数科自主研发的铁路巡检AI机器人

朱岩也指出,当下人工智能效用存在夸大,机器人应该成为人类的杠杆,在应用机器人的同时将人的价值提升,而不是替代人类。在新基建这种To B产业领域AI机器人可以加大应用,但To C领域需慎用,其对于消费潜力的释放和对老百姓生活的改善作用有限。

“京东数科探索B端场景多年,在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医疗等领域自主研发了多款AI机器人”,姚秀军以机房巡检AI机器人和铁路巡检AI机器人为例,介绍了AI机器人如何提升生产运营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帮助产业降本增效。“AI机器人通过与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融合应用,依托于具体的产业场景,会快速成熟,并大规模推广应用,极大地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了解,以机房巡检AI机器人为例,就具有自动巡检、人体追踪与跟随、数据识别与分析等功能,可以实时监测机房环境信息、设备运行状态、设备温度信息等,可在平均30秒内完成单个机柜的巡检,且检测准确率达到98%以上,SLAM自主导航精度误差在20毫米。对比人力作业,机房巡检机器人极大提高了运维效率和机房稳定性。铁路巡检AI机器人则可以在铁路场景实现测绘级检测精度,也能照预设线路自动行进,实现障碍物识别,远程遥控,对各种影响车辆通行安全的指标进行智能测量等,让铁路工人从高危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助力保障轨道交通安全,节省铁路巡检运维成本50%。

针对如何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链,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朱岩还特别强调一定要重视机器人的底层技术研发,加大机器人在中小学的通俗化普及教育,加大年轻人的理解和参与度。需要一方面在传感器等硬件领域做基础创新,另一方面在底层操作系统的软件领域更要实现自主可控的国产化、开源化。扬子晚报记者  徐晓风

编辑 : 刘红梅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