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常州:以“坊”为名道路多 条条路上有故事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双桂坊、椿桂坊、世科坊、早科坊、青云坊……来到江苏常州,你会发现很多以“坊”为名的道路,每一条道路名字的由来,都有一段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故事。

坊,原本是旧时标榜功德的建筑物,如功德坊、节义坊等。常州自古人文荟萃、科第兴盛,父子同科、兄弟同榜或世代联第的事例屡见不鲜,官府为褒扬他们的功绩而建立旌表牌坊,以志纪念。有文史专家统计,常州曾有牌坊100多座,遍布城乡各道口。这些牌坊大多为歌功颂德、旌表节孝贞烈而建,坊下街道也因此得名。如今,随着城市发展与道路扩建,许多牌坊相继被拆,但这些以“坊”为名的街道,仍然承载着一段段历史和一代代常州人的记忆。

双桂坊

双桂坊

位于常州市中心南大街街区的双桂坊,是常州因科举得名的最古老的地名,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记载,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居住此地的宋维、宋绛两兄弟同时考中进士,常州官府建造牌坊以示庆祝,命名“来贤坊”。无独有偶,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居住此街的丁宗臣、丁宝臣两兄弟又同科高中进士,地方官府便将“来贤坊”更名为“双桂坊”,以寓“双双蟾宫折桂”之意,自此双桂坊名声大振。自清末起,双桂坊成为常州商贾云集之地,老天泰、瑞和泰、马复兴、兴隆园等一批百年老店聚集于此。

椿桂坊

椿桂坊

椿桂坊也是一条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古街,位于东段南市河沿岸新坊桥至元丰桥间。椿桂坊之名的由来,亦有一段佳话。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居住在此的张彦直及其子张守父子同榜,6年后,张宰、张宦、张宇三兄弟又同科中进士,父子五人金榜题名。常州太守徐申便以窦燕山五子登科的“灵椿丹桂”为典,在这条街上建造“椿桂坊”以示纪念,街道也因此得名。

早科坊

早科坊

早科坊,位于市中心西瀛里与织机坊之间。早科坊原名灶窠巷,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霍端友(崇宁二年状元)六世孙霍超龙取得少年省试第一,弱冠又中进士,皇帝宋理宗喜其年少有为,命郡守将此巷改名早科坊。从此街由坊名,沿用至今。

世科坊

世科坊

世科坊来源于“世科第”牌坊,位于西瀛里,始建于康熙年间,为庄氏功名俱佳者由朝廷树立功勋牌坊。庄氏乃常州望族,族中中举为官者颇多。“世科第”意为世世代代有人登科及第,该牌坊上记有庄氏104名有功名的成员姓名。在“世科第”牌坊附近,还建有一座“翰林坊”亦为庄氏所立,可见庄氏名声之显赫。这条街也给古城常州留下了极具价值的人文景观。

青云坊

青云坊

青云坊原称德寿坊,东起打索巷,西至南大街,与双桂坊平行。双桂坊因两兄弟同科高中进士得名,旁边的街也“功成名就,青云直上”,因此建立了“青云坊”而得名。青云坊这条街,宋朝就已出现,有幸留存至今,周围古迹众多,巷南有崇法寺、忠义祠、季子庙、真教祠、正觉寺等。现在的青云坊东段位于人民公园内,过公园路的西段就是常州最繁华的南大街商圈。

编辑 : 盛慧梅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