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的父亲开起了网店
陕西小学生说,众人帮父亲“站”起来了
在众多外省参赛选手的投稿中,有这样一篇朴实真挚的作品。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城关第三小学五年级四班吴雨涵在作文中叙述,自己的爸爸因为一次工作事故造成高位截瘫,从她出生起,爸爸就不能走路了。而吴雨涵的妈妈在女儿三岁时就离开了家,再没回来。
即便如此,吴雨涵仍很坚强。“在我心里,爸爸就是一条汉子,他虽然身体残疾,却在努力支撑着这个家;他虽然躺在床上不能走路,但借助网络,他的商品却销售到了很远的地方。”吴雨涵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原来,在当地村干部和企业的帮助下,吴雨涵的爸爸吴波开了一家名为“女娲汉子”的网店,销售当地土特产。吴波告诉记者:“我的身体不方便,所以发货,联系买家,都是大家在帮忙。虽然现在网店收入不高,但是对我来说,这家店是一个精神寄托。”
吴波说,这些年有很多人给孩子送来学习用品、书本和捐款,给我们家很大帮助。女儿也非常懂事,平时住校学习,周六回来还帮着家里做家务。“她的语文和数学成绩还行,英语稍微弱一点。我自己只有初中学历,有些复杂的电脑操作还不会。所以我觉得知识特别重要。我经常跟孩子说,啥也别想,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上大学。”
一拨来自西部地区的投稿
真情讲述家乡变化、小康生活
另外一篇来自陕西平利的征文写到了当地旅游景点桃花溪的变化。陕西省平利县城关小学六年级五班的李秉润说:“在妈妈小的时候,由于山上不通电,在这里居住的大部分原住民都搬走了,只剩下了几户人家,所以山顶逐渐被荒废了。妈妈承担起桃花溪二期的山顶花海建设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重焕生机。”
有来自重庆、西藏的学生写出他们眼中的“小康”变化。重庆市江津东城小学五年级5班的古艺说,红桔是当地特产,随着互联网发展,当地出现好多“种桔大户”。古艺在作文中写道,“隔壁婶婶家建起了二层小楼,院子里的红桔树被搬到后山,蔓延了整座山头……这些变化,真真是应了‘红红火火,丰收喜庆’意义啊!”
“回到家,奶奶兴致勃勃地进起了这一年家乡的变化: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宽敞的大马路,家家户户门前泥泞的小道都变成了硬化路,破旧简陋的土房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楼房……”西藏拉萨市堆龙姜昆黄小勇希望小学四年级3班马蕊一发现,老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镇上人们的生活更美了。她感慨:“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做一名对社会、对家乡有贡献的人。”
南航暑期实践团队“牵线”
为西部孩子提供写作指导
记者了解到,在这些来自西部的稿件中,有一部分由我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帮忙“牵线”,最终促成孩子们顺利投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屈雅红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指导老师之一。屈教授带着南航艺术学院“爱心助利团”到达陕西平利,一方面拍摄“脱贫攻坚”微电影,另一方面开展暑期志愿服务。另外,学院的“声入童心 诵读经典”支教团、“妙笔生花”支教团对西部的孩子开展了线上线下的写作指导。屈教授告诉记者:“我们通过扬子晚报了解到征文大赛的信息,与支教团的计划不谋而合,微调教学内容,结合征文要求,对孩子进行辅导,最后筛选14篇作文参加比赛。征文大赛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孩子们对小康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屈教授告诉记者,西部的孩子对“全面小康 追梦成长”这个主题可能比城里的孩子感受更丰富,从孩子们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家乡变化的所见所闻可能比城里孩子感受更真切。虽然相比城里的孩子,乡村的孩子可能在写作技巧上稍有欠缺,但是他们的写作更为随性,表达也很质朴。
作文评审启动
获奖作品将结集出版
本次征文大赛于8月20日正式截稿。即日起,大赛组委会将成立由中小学名师、相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作品评审。评审工作坚持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最终按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每组别100名,并根据组织、指导参赛的情况评出一批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大赛获奖名单将在紫牛新闻APP、扬子晚报网、扬子读写网等多个平台公布。
记者了解到,评选结果出炉后,大赛组委会还将精选优秀作品汇编出版《“全面小康 追梦成长”江苏省青少年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集》,并组织开展优秀征文作品分享活动。
【佳作赏析】
众人帮父亲靠“女娲汉子”“站”起来了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城关第三小学五年级四班 吴雨涵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顽强的人,他虽然身体残疾,却为这个家带来了生活保障。
自打我生下来,我的父亲就残疾了。
据爷爷说,妈妈怀上我的时候,家里由于钱的问题,爸爸就去煤矿上打工了。起初,奶奶不让他去,最后,爸爸瞒着奶奶偷偷去了矿上。可谁知想,爸爸在一次工作中出了意外,高位截瘫,从那以后,他就再也不能走路了。我出生于2008年,也就是说,爸爸已经在床上躺了10余年。
多亏有不少好心人帮助我家,爸爸开了一家网店,我们这里是女娲故里,所以爸爸给店铺起名为“女娲汉子”。
在我心里,爸爸就是一条汉子,他虽然身体残疾,却在努力支撑着这个家;他虽然躺在床上不能走路,但借助网络,他的商品却销售到了很远的地方。爸爸常说一句话:“这个世上没有固定的方法,我虽不能走路,但是我可以换一种方法去创造另一片天地。”
爸爸只有初中学历,起初不太了解电商,村干部和企业的人就帮着发送货物、联系买家,教他在网上开店,卖平利的土特产。
大家非常关照我家。以前我们洗澡都得上楼,爸爸行动困难,爷爷年纪大了背不动爸爸,洗澡很不方便。
村干部得知后,就给我家安装了热水器,现在洗澡终于不用再爬楼了。我家的米、面、油等食物,有不少是好心人赠送的。
我还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前我家住的是土坯房,爷爷在前年主动提出想改造房子,我家领到了8万余元的补助款。现在,我可以在新房子里照顾爸爸和学习了。
爷爷时常感叹道:“现在的政策好哇!日子不比我们小时候。”
可不是嘛!我爸爸失去了双腿,不能下地干活儿,也没法去城里打工挣钱,但靠着好心人和互联网“站”起来了。
长大后,我也一定要让政策变得更好,要让祖国一日千里地进步!
指导老师:鲁勇旺 邹武军
今昔桃花溪
陕西省平利县城关小学六年级五班 李秉润
桃花溪,妈妈的故乡,距离我目前的住处约三公里。从家乘车大约花费15分钟即可到达目的地,一下车,“桃花溪”三个大字便映入眼帘。
经过2012年的整体升级改造,桃花溪目前已经成为平利当地一处著名的景点。走在山间树影斑驳的小路上,看到周围的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我不禁好奇妈妈小时候的桃花溪是什么样子?于是边走边向妈妈提出了这个问题。妈妈思索片刻告诉我:“那个时候路非常窄,都是土路,还有许多石子,路况非常不好,每天上下学都要用将近两个小时,这种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听完后,我看了看脚下修葺平整的石头路和木栈道,再联想当年母亲上学时艰难的场景,不禁感概起来,我又问:“妈妈你那时候的家庭条件怎么样?”妈妈转过头来,耐心地回答我:“那个时候,我们家算得上是山里条件比较好的了,但是我爸爸也就是你外公生活很节俭,每次下雨也不会给我准备雨伞,直接套个塑料袋就出门了,我特别讨厌雨天,因为每次一下雨,路边的草都有很多雨水,而且道路非常泥泞,经常走得一身泥。”听完妈妈的描述,我觉得我生活在新时代是如此的幸运。她曾走过的土路,现在变成了一条条宽宽的木栈道;原来在山上缺电少水,现在用水用电早已不成问题;上学要翻山越岭的的生活也已经一去不复返。
在妈妈小的时候,由于山上不通电,在这里居住的大部分原住民都搬走了,只剩下了几户人家,所以山顶逐渐被荒废了。妈妈承担起桃花溪二期的山顶花海建设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重焕生机。看到妈妈为自己家乡所做的努力,我暗自下定决心,未来一定要将桃花溪变得越来越美!
指导老师:郭可鑫
感恩红桔
重庆市江津东城小学五年级5班 古艺
我的家乡在重庆,那儿的特产非常多。有米花糖、花椒、火锅、红桔……这其中,我最爱红桔。
一年之中,我似乎总是在盼望中度过。在我的盼望中,红桔总是先羞涩地藏在茂密的树叶中,不敢见人,得要你仔细地在树叶的掩映间寻找,才能分辨出它那淡青色的影子。可也不怪它如此羞涩,因为此时的红桔并不好吃,摘下来,吃一口,仅仅是吸一口汁,眼睛就得眯成一条缝,腮帮子就得紧紧皱起来——忒酸!待到夏秋交际,它就变得圆滚滚的,还披上了火红色的外衣,这时的它便骄傲地从树叶的遮掩下钻出来,向人们炫耀起它的美丽来。这时剥下红桔的外衣,牙齿与果肉碰触之间,香味便在舌齿之间徘徊,久久不去。爸爸告诉我,红桔还有生津止渴、下气开胃的功效,可以治疗食欲不振、胸腹胀痛呢!
夏末,桔子宛如小灯笼一般,三三两两地把枝头挂满,引着村里的人们在它的树下纳凉。大人们闲聊时,总喜欢抬头盯着红桔看,因为红桔代表着喜庆和丰收。
可我喜欢红桔,却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吃。
在我很小的时候,红桔树的身影只出现在村里人的院子里,一棵树就是一家人在整个夏秋季节的水果仓库。后来互联网的时代快车从我们这里经过,村里逐渐出现了很多“种桔大户”。重庆红桔的美名在网络上远扬至全国人民的心中,红桔被评为“国宴佳果”、“中华名果”。这趟时代快车也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隔壁婶婶家建起了二层小楼,院子里的红桔树被搬到后山,蔓延了整座山头……这些变化,真真是应了红桔“红红火火,丰收喜庆“的寓意啊!
我爱红桔,也感恩于它。
指导老师:张艺乔 肖刘
家乡的变化
西藏拉萨市堆龙姜昆黄小勇希望小学四年级3班 马蕊
去年寒假,我回老家看望许久未见面的奶奶,出乎意料的是,这次老家之行的所见所闻深深震撼着我。
那天,我坐上了前往奶奶家的车。记忆中,奶奶家前面有一段坑洼不平的路,坐在车里路过感觉仿佛五脏六腑都能颠出来。
可是那天,才感觉出发不多时,便听到爸爸轻声说:“到家了。”
难道是我睡得太沉了吗?怎么没感觉到任何动静呢?
带着疑问,我下了车。一下车,我愣住了,急忙对爸爸说:“这不是奶奶家的村子,你再仔细看看。”
这时,爸爸也恍惚了,露出惊讶的神情,他语重深长地说:“真没想到,家乡有这样惊天动地的变化。”
奶奶此时已经站在门口等我们了,我连忙跑过去拥抱奶奶。
啊,糟了,我突然想到奶奶家门前有一段泥泞的小道,可是当我低下头时,鞋子仍然干干净净的。
奶奶笑着说:“以后你的鞋子再也不会脏了!”
回到家,奶奶兴致勃勃地进起了这一年家乡的变化: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宽敞的大马路,家家户户门前泥泞的小道都变成了硬化路,破旧简陋的土房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楼房……
最让奶奶高兴的是,城乡之间都通了公交车,出行变得非常便捷。
奶奶还说:“这里开了好几家大超市,可以买到新鲜的瓜果蔬菜,还有你爱吃的零食,这下可以放心吃了。” 突然,奶奶像是想起了什么,连忙起身说道:“去年开春的时候山坡上种满的杏树结了好多的杏子。”只见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袋子,“看,这是我给你们晒的杏干。”
我们尝了一个,真的好甜好甜,看着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杏干,奶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小镇上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镇上又修建了新的小学和幼儿园,小镇的孩子都能够快乐、开心地成长,人人脸上挂着微笑。不仅如此,奶奶还告诉我说:“多亏国家的好政策,我们老年人每个月都能够领取养老金呢。”
啊,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多么美满!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努力学习,长大做一名对社会、对家乡有贡献的人。
指导老师: 任媛媛 肖刘
生活的美好
西藏拉萨市堆龙姜昆黄小勇希望小学5年级4班 马悦
时间就像一匹奔跑的小马,跑着跑着就从早上跑到了晚上,从昨天跑到了今天,从以前跑到了现在……
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呢。以前的泥路变成了现在的公路,以前的土房变成了现在的楼房,最重要的是家家户户都修通了路。
听妈妈说,在她上初中的时候,由于镇上只有一所中学,周边乡镇上的所有学生都要到这所中学上学。那时候,因为条件差,这所中学没有食堂,每个学生都要自己带午餐。好多学生都是只带馒头,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在教室里啃馒头,一顿午餐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这样的一餐,连蔬菜都没有,就更别提肉和奶制品了。对他们来说,我们爱吃的零食,脆生生的薯片,香喷喷的蛋糕和甜津津的糖果更像是另一个世界的食物。
由于学校的经费有限,学生们不能住宿、只能走读。家住在山另一面的学生,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学校。由于生活条件艰苦,所以,那时候的学生很能吃苦。家住偏远一点的,早上四、五点就踏上了上学的路。天太黑,条件好一点的学生,就拿个手电筒。条件差一点的,就点个火把去上学。
说到这里,妈妈又给我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
那是一年冬天,大雪纷纷,寒风呼啸。有一个孩子和往常一样踏上了上学的路,但是没走多远,就感觉肚子痛得不行,他跪着趴在地上。就这样,一跪再也没有起来。后来,老师发现他没来上学,就跟他的家长联系。最终,在上学的途中找到了他。此时,他还是趴在地上,可是已经被冻僵了,双手血肉模糊,地上还留下了血痕。可以想象,他肯定是挣扎着想要起身。
经过这件事以后,孩子们都结伴去上学,这样,在路上有个照应,也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发生。
现在,我上学的条件大大改善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现在的生活呢?我们唯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改变家乡,让家乡变得更美。
指导老师:姚双凤 肖刘
今天努力的你我他,成就明天的高科技
拉萨市堆龙姜昆黄小勇希望小学六年级三班 李鲁豫
在当今这个年代,电视机可谓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视上一部部色彩斑斓的动画片,很是让小朋友着迷。想象一下,在八零、七零甚至更早以前,那时人们与电视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且听我奶奶一一道来。
在奶奶的那个时代,电影都是把一大块白布放在前面,后面有一台小小的播放器。奶奶说:“那时的电视没有什么电视剧、动漫,只有一部部黑白的香港片。只要老村长在胡同里吆喝一声,村里的村民一听到,就知道要看电影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去,生怕去晚了没座位。人们到了地方,嗑瓜子,聊天,一大村子人在那里,比过年都热闹。”
再后来,到了爸爸妈妈那一代,已经有了电视机,但是一台电视机,却不是每家每户都能买得起的。谁家要是买了电视机,就会把电视机放在院子里,一到晚上,村里一大群人蜂拥而至,带上自家板凳,往边边上一坐,一看就是两个小时。
听着奶奶讲的那些有趣事儿,我也禁不住笑了起来。奶奶说:“你看,我们那时候多不容易呀!现在的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还总是觉得不满足,换做是我,都不知道有多开心。”听了奶奶这句话,我深感惭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地上升。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电视机便不会仅局限于家中,只要输入口令,不管在哪里,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电视节目。但是,想要完成这一目标,要努力学习,让这一切成为现实。
社会发展,“小康”到来,让一块白色幕布变成独立电视再变成现在如此便捷的手机,电视发展史上有了一个巨大的升华。
少年强,则国强。因此,为了小康社会,同时为了你我他,更为了伟大的祖国,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指导老师:陈静怡 肖刘
校对 徐珩
编辑 : 李晨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