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晚唐时候,杜牧驻足秦淮河畔,望尽高甍碧瓦的寺庙,六朝的香烟缭绕已成烟云。诗人伤今怀古,“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无声处述尽烟雨江南。
诗人说南朝有“四百八十寺”,根据《南朝寺考·序》(清·刘世琦):“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南京)乃有七百余寺。”缘起湮灭的寺庙里,就有坐落于南京长干里的大报恩寺。
《金陵梵刹志》大报恩寺全图
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国的佛教中心,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
建初寺历经千年风雨,至元末终成圮废。
永乐十年(1412),明成祖朱棣兴建大报恩寺。
1856年,太平天国时期发生杨韦内讧——天京之变,在内讧的战火中,北王韦昌辉深恐俯瞰石城的报恩寺塔被石达开用以充当攻城的炮垒,于是竟下令将这一巨塔摧毁,琉璃塔和大报恩寺都被夷为平地,悉为瓦砾。
2004年后,南京市政府开始筹划复建事宜。
2007年初,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启动建设。
2015年12月16日上午10点18分,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举行开园仪式。次日,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
江南首寺名建初
空色两冥舍得子
佛祖舍利,是世界级圣物,可溯源至建初寺的兴建。2008年,从大报恩寺前身的长干寺地宫出土了震惊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顶真骨”、“感应舍利”、“诸圣舍利”以及“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级文物与圣物。
《金陵梵刹志》载:“聚宝山报恩寺古刹、敕建吴赤乌间,康僧会致舍利,吴大帝神其事,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实江南塔寺之始。
建初寺的创建者康僧会,原为康居(古西域城国名)人氏,单名“会”字,后人称其康僧会。他祖辈曾世居天竺(古印度),后随父行商,十余岁时因父母双亡,遂出家为僧。康僧会是继支谦之后到江南传教的高僧。孙吴时,他来到长干里,营立茅茨,设像行道。有司奏报朝廷:有胡人入我吴国,自称沙门,容貌服饰跟我们不一样。孙权听了,召见康僧会问话,意思说你的法术有何灵验?康僧会回答说,西天如来佛离现在已超过千年,遗骨化成的舍利神耀万方。过去阿育王,造塔有八万四千座,塔寺的兴盛就表明佛的传承啊。孙权认为康僧会言语夸张而荒诞,就对他说:你若能得到舍利,就为你造塔;你若说的是虚妄之言,就按照朝廷的法律处理你。
于是让他在宫内设坛,经过三个七天,忽闻瓶中当当有声,果然请得舍利。孙权便召满朝文武前来观瞻,只见瓶内舍利颗颗晶亮,闪烁五色光焰。孙权肃然起敬,告诉文武官员,这真是稀有祥瑞之物啊。康僧会进而又禀报说,用劫烧之火不能将舍利焚毁,用金刚之杵也不能把舍利击碎。孙权命其试一试。于是他将舍利放在铁砧磓上,用力锤击,可砧磓陷了一个凹孔,而舍利却丝毫无损。孙权十分叹服,当即同意在小长干(今中华门西花露岗之南)建庙立寺。不久,寺庙建好了。因是江南第一座寺庙,故名建初寺。
虎头传下点睛笔
佛国清音横古今
当我们信手用着“点睛之笔”这一成语时,可曾想到它诞生在金陵长干里?
《晋书·顾恺之传》中:“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说的是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画的人物像,几年都不画上眼睛。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人物画像的神韵关键之处就在于他的眼睛”。这就是“点睛之笔”成语的由来,且最早就发生在长干里。
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在建初寺北侧建起了另一座寺庙——瓦官寺,是天台宗的祖庭,名列中国五山十刹,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寺院。相传瓦官寺建好后,还没装饰,老方丈欲请社会人士捐助:皇帝捐钱10万,宰相捐钱5万,平民捐多少不限。没想到大画家顾恺之宣布,要向瓦官寺捐钱 100 万,这可把和尚们吓了一跳。顾恺之让寺院准备一面白墙,说是一个月后捐款如数到位。到了开光那一天,遮挡墙壁的布幔扯掉了,只见墙上的维摩诘像神采惊人,一下子轰动了建康城(南京)。当时举国信佛,那些当官的、经商的有钱人都以争睹维摩诘像为快事,纷纷前来认捐,三天就捐了 100 多万。
唐代之时,瓦官寺的影响更是如日中天,诗仙李白写下“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的著名诗句。诗圣杜甫发出“虎头金粟影,神妙最难忘”的感叹,可见杜甫对维摩诘像真的是佩服之极。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即“虎头”是顾恺之的小名,人称顾虎头。
两小无猜传佳话
青梅竹马成眷侣
南京的长干里是古越城所在、是繁华的商业区、是南方的佛教中心,屡屡被文人学士所歌咏。除了前文提到的“点睛之笔”成语,我们耳熟能详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两个成语,也缘自长干里,出自诗仙李白的《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几只堂前燕,几处柳丝斜,几时蓑烟雨,几坳桃花坞……几经千年霜雨的长干里,有着长长的故事。
请您帮忙来补充吧!
查档电话:025-83591866
档案征集电话:025-83591838
征集邮箱:18118996347@189.cn
档案官网:http://www.dajs.gov.cn
为兰台人加油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