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新春走基层|年前赶大集,大爷大妈们不急备年货,先来嚼两板火烧连子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马集叶家火烧连子(俗称火镰子)是南京六合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食品,出炉后香气四溢,让人一尝难忘。1月23日,记者趁着赶大集的日子,探访了位于六合马鞍街道的叶家火烧连子店,发现顾客络绎不绝,每一炉火烧连子刚出炉就被一抢而空。前来置办年货的大爷大妈们,在选购年货前,总要先来嚼上两板火烧连子。他们说,都是吃着火烧连子长大的,赶集时先吃上一口,心里才觉得舒坦。

赶大集,火烧连子唤醒儿时记忆

1月23日,正值农历腊月二十四,这是南京六合区马鞍街道(原马集镇)赶大集的日子。天刚破晓,薄雾轻笼,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纷纷涌入,不一会儿,集市入口便热闹起来。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乐章。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记者来到了位于主街人民路上的叶家火镰子店。店面不大,但干净整洁,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恰好赶上第一炉火烧连子新鲜出炉,热气腾腾的。记者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板,来不及吹凉,便撕下一块塞进嘴里:“嗯,真香,还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

随着面香、葱香和芝麻香扑鼻而来,记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那时,爷爷奶奶的退休工资微薄,为了补贴家用,奶奶开垦了一个大菜园。每逢赶集日,奶奶便将吃不完的蔬菜拿到集市上出售,换取一些零花钱。而每次回来时,她都会从肩挑的箩筐里拿出几板火烧连子,给儿时的记者解馋。那特有的香气,多年来一直深藏在记者的记忆里。

看到记者狼吞虎咽的样子,旁边的一位大爷笑着说:“小伙子,火烧连子可不能这么吃。你得先吃最上面一层,不但脆,还有芝麻香;然后吃中间,软软的;最后再吃底板,这样才有嚼头。”这位大爷姓刘,今年68岁,也是特意赶集置办年货的。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吃火烧连子,特别是干农活时,嚼上两板特别有力气。

15分钟一炉,坚守中的非遗美味

马集叶家火烧连子(俗称火镰子)是南京六合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食品。据说是因为古时候农人在田间用镰刀分食烤制的大烧饼而得名,形状酷似镰刀。又有传说称,是西晋末年,晋人南迁时带来的美味。近2000年的时光流转,火烧连子渐渐成了马集当地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味道,而其他人也是一尝难忘。

老板叶永林是叶家火烧连子的当代传人,从18岁起就跟师傅学习制作手艺,今年是他从业的第36个年头。他告诉记者,火烧连子的食材非常简单,只有面、油、葱、盐、芝麻,没有任何添加剂。

火烧连子一块称作“一板”,一炉18板,出炉后,表面呈黄褐色,遍布烤熟的白芝麻,中间松软而厚实,底黄而微焦。记者在现场看到,食材虽然简单,但每道程序都要考验功力,是一门非常讲究的手艺活。店里的师傅对预先发酵好的面团进行反复的揉捏,随后将面团平铺开来,撒上翠绿的葱花。巧手之下,面团被揉制成直径约2.5厘米的条状,两条一并,用擀面杖将表面擀平。之后,再在每条上轻轻划上一刀,刷上一层糖稀,洒上一层白芝麻,切成20公分左右一段,入炉烘烤。整个制作过程只需要15分钟左右。

叶师傅向记者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他与他和妻子在马集供销社食品厂上班,专做火烧连子。随着食品厂的改制,他们开设了叶家火烧连子店。然而,开店之初,由于店铺地处偏远,加之农村购买力有限,销售量一直上不来。面对困境,叶师傅又开了一家澡堂,日营业额竟超过了火烧连子一个月的总和。即便如此,叶师傅夫妇依然坚守着这份“甜蜜的负担”,“不仅为了美食,也是我和妻子的爱情见证,还有对那段在马集供销社食品厂岁月的怀念。”

香飘各地,非遗美食温暖异乡人心

陆陆续续,小店里的顾客走了一拨又来一拨,每一炉火烧连子刚出炉就被一抢而空。顾客们大多是来赶集置办年货的大爷大妈,他们笑着说,火烧连子物美价廉,3元一板,“年货先不着急买,先来嚼两口火烧连子,这样心里才得劲儿。”还有人提前买来了油条,将火烧连子从中间撕开,把油条裹进去,据说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吃法。

其中有一名顾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一口气买了三炉火烧连子。“这些都是寄给我儿子的,今年他不能回来过年,说是想吃这个了,让我寄过去,顺便也让同事们都尝尝。”顾阿姨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在广州当医生,因为过年值班不能回家,但很想念家乡的美味。

记者了解到,六合区供销合作总社已将火烧连子评选为六合“三大知名糕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电商的兴起,火烧连子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叶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要卖四五百板,而随着火烧连子的文化被挖掘,他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接到的活动邀请越来越多,他也愿意将这项传统技艺向外展示。

而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为蛇年新春增添了特别的文化韵味,包括非遗食品也受到了更多关注。叶师傅告诉记者,很多已在外地定居的马集人早早地就已经预定了一批火烧连子,“他们都是通过微信跟我提前订的,现在火烧连子已经通过物流飞向全国各地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