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不一样的团圆︱“国家的孩子”寻亲成功后过春节:离别60多年后,他们围坐一桌过大年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一家9口人,同样是自驾1600公里,和上一次的忐忑不安相比,这一次是幸福和甜蜜的。2024年7月,在离别60多年后,年近七旬的安忠华在南京高淳寻亲成功。2025年1月27日,除夕前一天,这位远方的游子再度带着家人自驾回到了高淳,大家围坐一桌欢欢喜喜过大年。

2月1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安忠华的二女儿安小清时,她和家人们正在吃晚饭,电话那头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我们全家除夕前一天来高淳的,从内蒙带来的羊给老家准备了一桌全羊宴,有手把肉、肚包肉、血肠肉肠、羊杂碎、羊头羊蹄,还给家人们带来了内蒙的烤羊肉串。”安小清笑着对记者说,老家人也准备了丰盛的家乡年饭,有大螃蟹、团子这类的,非常好吃。安小清说,非常有纪念意义,这也是父亲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放下心中所有的包袱,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迎接新年的到来。

“我们去了很多亲戚家,从除夕到年初四,每天都过的很充实,热热闹闹,非常开心。”安小清说,稍微空下来的时候,就一起去高淳老街转一转,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安小清告诉记者,这里的景色非常美,还有各种民俗活动,自己和家人们也长了很多见识。“打算年初六左右返回内蒙,毕竟还要上班,后面有时间一定要邀请老家的人去我们那边玩玩。”

寻亲成功是幸福的,可回忆过往,总是让人嘘唏不已。在记事的时候,安忠华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己是南方人,是被火车拉到内蒙古的。因为养父母家中条件不好,安忠华二年级就辍学了。他六七岁时,养母去世。成年后,安忠华参加工作,成了一名电焊工。20岁时,养父去世。安忠华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做了20年电焊工,后来又搬到呼和浩特生活。之后,安忠华遇到了爱人闫三林,两人1976年结婚,有了两个女儿。

2024年3月,安忠华和家人在网上看到了关于“国家的孩子”认亲的新闻,想到自己的身世,重燃了希望。“爸爸这么多年很孤独,我们希望给父亲找到根。”安忠华的二女儿安小清当时是这样想的。2024年6月18日,安忠华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和南京高淳寻亲志愿者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家乡。2024年7月,安忠华一家9口自驾1600公里来到高淳认亲,离别60多年后,一家人终于团聚。

回忆当初的那一幕,安小清感慨说,这件事可以让周围更多人了解过去的生活,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寻亲队伍中,让这些“国家的孩子”找到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一鹏

校对 徐珩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