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视频|骗子大喊“能相互彼此尊重吗”,警花姐姐与骗子电话录音曝光!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1月26日讯(记者 丁波)近日,无锡一位警花姐姐小凡接到诈骗电话,一顿侃后,骗子哭诉:“能相互彼此尊重吗”。当天,警花小凡接到一通诈骗电话,骗子自称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的公职人员,“您名下的微信号怎么在近期会发送推销药品的广告信息呢 ”。

当警花小凡仔细核实对方身份时,骗子竟然和小凡争辩了起来,谁料骗子最终没说过小凡。竟然还哭诉:女士您能听我说完吗,“能相互彼此尊重吗”!随后,骗子开始继续念剧本,称小凡的微信号在某平台上发布大量假药和虚假口罩信息,已经触犯电信法规,并会对手机号绑定的微信、支付宝强制性关停。更有甚者,会将小凡的身份证拉黑!

揭秘冒充“通信管理局”实施骗局的步骤

1、冒充身份,直接告知。犯罪嫌疑人冒充通信部门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手机号“涉嫌发送垃圾短信、诈骗短信”、“身份证被盗用办理手机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等名义故意恐吓机主。

2、权威解说,博取信任。犯罪嫌疑人通过准确说出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发布假冒“逮捕令”、将电话继续转接到所谓的公检法部门,其实只是将电话转接给了同伙进一步博取受害人的信任。

3、以帮为由,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以“资产清查”为由,要求当事人将名下银行账户中的资金转至其提供的“办案账号”,或是要求受害人重新办理一张绑定手机的银行卡,让受害人将资金转入,从而成功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有严格的办案流程,不会电话要求转账,凡是提出了汇款的要求,基本能判定是骗局;接到可疑电话时,不要向对方透露任何个人账户信息,不要盲目汇款,必要时可以向警方求助,切记不要给陌生人转账汇款!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