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视频】e路同行 智惠江苏“数字乡村”篇|触摸一下手机按键,自动给“多肉”喷淋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10月16日讯(记者 高峰)“以前我们都是拿着温度计到大棚里测一下温度,现在不需要了,坐在办公室就能通过大屏看到大棚里的实时温度,按一下手机,就能给多肉喷淋。”扬子晚报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沭阳县苏台花木产业园内宿迁市途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用人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平台用户的经营规模。

多肉大棚内的实时监控设施

宿迁市途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业务范围涵盖植物研发、生产、销售、科普、科技服务、农业旅游等,公司占地1067.7亩。一期投资1.3亿元,建成办公用房1200平方米,全玻璃结构组培中心4800平方米,精品园艺植物展厅3200平方米,连栋控温温室近40栋20万平方米。企业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模式,年产各类多肉植物近1亿株,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多肉植物专职生产企业。

据介绍,物联网在农业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温室等农业设施中,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和执行单元对土壤、水分、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作物的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到的数据适时控制、调整到作物生长必须的最佳状态,保证作物的增产增收。

坐在办公室内,可以通过大屏对多肉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一目了然。

在政府政策引导下,该公司带头引导转型升级,从而加快自动化生产水平,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公司投入30万元引入物联网一体化设备结合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并率先投入生产区F1/F2及展厅(面积达32000平方米)使用。该公司将持续引进并复制其到其他生产保温大棚(生产一期A3/B3/C3/D3及生产二期G1/G2/G3/G4八个温室大棚,合计约35000平方米),建成后公司生产区物联网的覆盖率约85%以上,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生产水平。

据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用人成本。以一个4500平方米的生产大棚为例,人均日薪150元为标准,原来人工浇水一次需4人同步进行,现在只要一人5分钟控制开关操作,公司整体近40个温室大棚,一次浇水可节约人力成本24000元,全年按40次浇水可节约人工费960000元。

同时,物联网技术应用下的喷淋控制系统解决了人工浇水不均的问题,科学控制多肉繁养环境,降低了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周转率。二公司也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销售和服务环节上,有利于提高平台用户的经营规模。

在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同时,该公司借助互联网推动多肉触网外销。公司主要采取“基地+农户+网店”三位一体的种养加工销售模式,产品销售主要以线上电商(直播)与线下批发为主。目前园区孵化及合作的电商团队运作阿里、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网络店铺达200余个,年销售额超亿元。各电商团队通过客服、配货、包装、物流、售后等网络销售环节,带动农户就业达1000余人,实现了当地农户土地流转得地金、参加劳动得薪金、学会技术自主创业的发展模式。

校对 苏云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