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主任介绍,一般情况下,神经鞘瘤大都生长在患者勃颈处,比较好分辨。像刘女士这种外表看起来并不突出,但瘤体生长于颅底的情况实属少见,自己从医30年来,还是第一次遇见。一般生长在勃颈处的神经鞘瘤,可以通过划开颈部皮肤直视下摘除,但由于刘女士的肿瘤体积较大,位置较深,且肿瘤毗邻颈部重要大血管以及神经,极容易在手术中造成大出血,致使该手术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和风险。
由于肿瘤体积大位置深,为避免重要血管及神经损伤,既往对于该类型肿瘤,术中需暂时锯开下颌骨充分暴露肿瘤直视下实施手术。在与刘女士及家属沟通时,刘女士对下颌骨暂时锯开心理负担很大,希望尽可能避免下颌骨的锯开。为减少手术创伤及考虑到刘女士及家属的强烈要求,李家锋主任团队等多位专家多次在术前经过讨论,周密考虑并制定详尽的手术计划,决定带领团队成员通过颈外入路并在囊内摘除的方式摘除肿瘤。
“因为肿瘤外包裹着一层神经膜,为了避免术后给患者带来神经功能障碍,只能像‘拖衣服’一样,一点一点用手将肿瘤外膜慢慢剥离。”因李女士肿瘤长在颅底,且没有切开下颌骨,导致手术过程中可操作空间有限,也无法用肉眼观测到瘤体周围情况,整个手术过程中,团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生怕出现一丝纰漏。最终,经过2个小时的精细手术,寄生在刘女士勃颈处6年的巨大神经鞘瘤被成功切除。最值得庆幸的是,术后刘女士没有出现任何相应的神经症状等手术并发症,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和细致护理下,仅用了一周就顺利出院了。
最后,李主任提醒大家:神经鞘瘤又称为施万瘤,主要发生于脑神经,如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及颈交感干。其生长缓慢,包膜完整,属于良性肿瘤,但也可发生恶变。神经鞘瘤患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若发现身体长出肿物包块,应尽快到医院就医,避免对造成身体更大伤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赵天
视频拍摄/剪辑 赵天
校对 苏云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