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箜篌在隋唐盛行一时,却于清代销声匿迹。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根据史料复制凤首箜篌,如今,随着新功能的研发,让传统箜篌脱胎换骨,甚至可以驾驭各种中外名曲,凤首箜篌登上了世界舞台。
6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苏州民族乐器一厂门市部,刚一进门,便发现了凤首箜篌的身影。三架凤首箜篌摆放在门市部最显眼的橱窗内,这种像“竖琴”的乐器格外显眼,看着有点古老,又带着神秘色彩,乐器的顶端有凤首装饰,气派非凡,轻轻拨动丝弦,渺渺仙音,沁人心扉。“认识箜篌的人确实很少,一般都会误认为是竖琴。其实箜篌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跟竖琴相比各有优点。箜篌是双排弦,能够演奏出二胡、古琴、古筝甚至鼓的效果,这是竖琴所做不到的。”苏州民族乐器一厂门市部工作人员易永才介绍,这里销售的凤首箜篌价格在5万元左右,由于价格较高,加上难度较大,弹奏箜篌的人少之又少。“箜篌在乐器中属于非常冷门的,整个苏州开设箜篌课程的艺术培训机构特别少。”
“制作箜篌选材很重要,箜篌音箱可用胡杨木、松木等木材,但面板采用泡桐最佳。制作箜篌工艺繁杂,它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件工艺品。通常,制作一把箜篌,至少要将近一年的时间。”易永才对记者说。据史料记载,箜篌始于秦汉,盛于隋唐,曾是宫廷音乐的主角,并随着丝绸之路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古代诗词与绘画中,都有着对箜篌的描绘。《孔雀东南飞》中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诗句,唐代诗人李白作有《箜篌谣》,李贺作有《李凭箜篌引》……
为了弘扬传统音乐文化,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根据古书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的图形,设计试制了几种类型的箜篌。随后,结构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的现代箜篌被研制出来。由于双排弦的结构,箜篌可以演奏出极具中国民族音乐特点的音响效果。
记者发现,如今的凤首箜篌音色更加甜润,造型更加优美,很能体现东方古典之美。精美的弓形琴身均匀的分布着72根弦,为所有民乐中弦最多的乐器,能演奏古今中外所有声调的乐曲。据了解,由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制作的72弦凤首箜篌曾经荣获“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特别金奖。为了让箜篌艺术得到更好发展,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开展箜篌师资培训工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箜篌爱好者,在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的共同努力下,使得这件古老的乐器获得了新生。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王菲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