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怎么看着不太古?”游戏技术人结缘古建文化
“灵感在排队”是在江苏长大的,目前从事的是影视游戏前期概念设计工作,“比如说一个游戏需要先搭建一个世界观,我就是来构建大的视觉世界观背景的人。”她是游戏制作幕后团队中的技术流选手,制作二维三维结合的概念设计就是她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至于传统古建文化,她坦言:“我小时候并没有兴趣,当时觉得古代离我太非常遥远。”如今会如此热爱古建文化,说起来还是因为工作,“游戏建筑建模里大致分为西式建筑风格和中式建筑风格,我在做中式古建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古建看起来一点也不古,还有点奇怪,所以我开始去学习营造方式,看各类相关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古建文化真是魅力无穷,越看越有意思,它们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以前我一般是利用其它3D软件做辅助设计,2022年初虚幻5正式版(一款能够为用户提供极高清画质和全局动态光照解决方案的游戏引擎)发布后,感觉这个软件可以实现以第三视角看古画,实现更具有代入感的互动。”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局部
换个角度,看《四景山水图》里刘松年的一年四季
画家刘松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其山水工笔画风承董源、巨然,风格清丽,画面严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四景山水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也是“灵感在排队”所选择复原的古画。“最开始的灵感来源于郭熙在《林泉高致》中阐述的对山水画的概念,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郭熙对于山水画的解读与她对山水画的感受不谋而合,用技术来造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画,这一想法成为她的灵感源泉。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中国工笔画画家不知凡几,为何会选择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她表示,一方面刘松年的画很大的吸引力,“我能感受到他的画中风吹拂过水面的涟漪,风掠过柳树树叶的沙沙声,阳光照在树叶上斑驳的闪烁感,门前白薇的摇曳。这些感受激发了我的创作冲动。”另一方面,刘松年的画还尤其独特的优势,那就是严谨的写实。从画中不难看出,刘松年非常仔细地描绘画中所有事物,写实还原度很高,非常有利于在建模前期的学习研究工作展开,“比如画中的植物到底是什么,南宋时庭院、水边种什么植物,太湖石配什么植物,建筑形制怎样,内部梁架结构如何等等,在刘松年的这套画中能满足我研究南宋一年四季的气候特征,人们的起居生活等细节。”
光是做学习研究那就是纸上谈兵了,要把平面的画变成拟真的三维场景,场景搭建工作并不容易。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是一张像照片一样的静态场景,而在幕后制作中,首先要根据自己考据的内容搭建大致的建筑、地形和植被,规划好最终的效果想象,然后利用其它三维软件建模后导入虚幻5,对细节开始不断打磨,大到屋舍水榭,小到桌上的茶杯,都要一一调整。尤令网友大为赞叹的是在一张复原图中,图中本来就很小的人物背后还有一张更小的屏风,这张超级小屏风上居然还有一张画,她告诉记者其实这是留给网友们的小彩蛋,“那张画其实就是我复原的这张古画的缩小版”。
“用爱发电”,资源少不容易
“说实话我是在‘用爱发电’了。”“灵感在排队”笑言,做出一张局部复原图不仅是制作过程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学习研究的过程也同样漫长,“不过也充满了乐趣。”在她的微博评论区里能看到不少网友表示自己非常希望住进去,“我想这就是郭熙所说的可居,我也在加强想象的过程中获得了乐趣。”
在还原古画场景过程中,令她尤其感觉困难的还是在于资源的匮乏,“如果要做欧式风格建筑,非常容易就能找到大量现有的3D资产,而我们古代建筑题材方面的资源非常稀缺,基本都要靠自己,看园冶中的理论和宋代园林的互相印证,去搜索各种论文,一棵树,一个角梁的角度,都要自己建模做材质,放在引擎里看效果。”但是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人重视、热爱古代传统文化,专注于研究、分享的人也越来越多,“我相信我们以后找资源也会更加便捷”。
虽然我们现在只能看到静态的图片,不过其实在制作者的视角,她看到的是第三人称游戏视角的动态场景,她会通过第三人称视角去检查画中各个角度,“未来也计划把视频版本放出来。”除刘松年外,她对郭忠恕、马远、夏永等画家也非常有兴趣,“古代画家是个巨大宝藏,我想要不断挖掘这个宝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图片来源受访者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邱妙泉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