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乡村守望者|江苏徐州传统手艺人介绍“锔瓷”技术,当年一单只赚几分钱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3月18日讯(记者 王塞塞 实习生 朱艺丹 通讯员 刘黎明)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就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在江苏徐州,有一位73岁的锔匠老艺人——刘领修,如今仍掌握着这门古老的手艺。

锔碗

据刘师傅描述,多年前做这个行业时,生意非常红火,走到哪个村庄都走不动道,村里人纷纷把锅碗盆拿出来让其修复。刘师傅清晰地记得,当时的行价是土盆锔子一分到两分,沙缸锔子五分。在年份不好的时候,修复小碗就用一个鸡蛋或馒头当作报酬。

一门手艺养活一家人。年轻时的刘领修从邻村的一个老师傅那里学到了锔缸锔碗的手艺,随后靠着这门手艺,养大了三个孩子。刚开始帮别人锔缸锔碗,他总担心锤子敲到手、钻子碰到腿,不过技术熟练就放心了。

刘师傅演示锔瓷过程

回忆从前,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刘领修就挑着工具出门了,一直到晚上天黑了才回来。后来,他从步行变成了骑自行车,一天最远去到离家20里的村子锔缸锔碗,价格也涨了,多的话一天能挣上百块,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认识他。

介绍一番后,刘师傅便一步步展示锔瓷步骤,首先对缝、定位记点,其次便是用金刚钻打孔,打孔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有些瓷器厚度就几毫米,打孔时都是毫厘之差。然后是锔钉,锔钉分为不同的材质,如铜锔子、铁锔子,这得根据器物的大小、材质以及破损程度来选用。接着,用钻子将锔子敲打到合适的弧度就可以成功将锔子锔在瓷器上了。最后,要在锔好的锔子上抹上白灰,这样做可以防止铁锔子生锈和瓷器漏水。器物修复后,盛水不易漏。

刘师傅介绍锔瓷手艺

刘师傅告诉记者:“我掌握这门手艺有50多年了,随着塑料、不锈钢等材质的普及,大家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少了,周围的锔匠手艺人也渐渐转行了,我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还一直坚持做这个,不过生意越来越少,直到2010年,我才正式与这个行业告别。”

如今,刘师傅锔瓷工具仍摆在家里,他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他说:“这门手艺逐渐被淘汰了,作为传统的手艺人难免会失落,但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我也能够接受锔瓷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