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草桥中学校党委书记范桢
草桥十年,为学生的人生奠基,办最具影响力的教育
“早上好!”“别慌,慢点”早上7点,范桢已经早早地站在校门口,身穿一身整洁的西装,开始了他的值班工作。每当有学生走过,他都会点头致意或是亲切地询问几句。“站在校门口,可以时刻关注着门口的一切,既要保证学生安全,也不能忽视市民出行,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指挥手势,就能让交通顺畅许多。”范桢表示,参与到学生的一天中,了解学生情况,这是职责所在,也是正常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在每个清晨的校园里,老师和学生们几乎都能看到范桢的身影。他走过一间间教室,仔细观察着教室内学生的读书情况,教学楼走廊里、楼梯上的卫生情况,如遇到地面上有垃圾,他会先拍一张照片发在工作群里,再把垃圾捡起扔掉。“一楼的卫生不达标,需要注意一下。”范桢边捡起垃圾边对记者说道:“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卫生问题,我就会立即拍照发到群里,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花费半个多小时,巡查58个班级,是范桢每次早上值班时都要做的事情。
走进校园内的正谊楼,记者看到这里矗立着一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塑像,范桢告诉记者,苏州市草桥中学校是叶圣陶先生的母校,也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诞生地之一。
今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是范桢来到草桥的第10个年头。一直以来,范桢致力于传承叶圣陶教育思想,讲好具有姑苏特色的草桥故事。在智育方面,他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他鼓励学生养成待人接物礼貌友善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方面,他告诉学生要养成注重健康的良好习惯。“我们要研习传承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的教育宗旨是为学生的人生奠基,办最具影响力的教育。”
推动“研培教一体化”团队建设,培养“四有”好教师
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实现“为人生而教育”的重要因素。范桢认为:“一所好学校,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批敬业、乐群、敦品、励学的好教师。只有拥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才能把学校的学生教育好、引领好、影响好,影响他们的一辈子。”
近年来,范桢将“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融入草桥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组建“叶圣陶教师团队”,致力于推动“研培教一体化”团队建设。在教育科研、教师培养、教育实践三方面化解教师发展面临的当下难题,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培育师德师风典范、教书育人示范、教研科研模范的“三范”教师共同愿景,促进教师的整体发展、全方位发展、可持续发展。
范桢告诉记者,学校专门设有教师发展中心,面向全体教师开展通识性培养,加快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对于不同年龄骨干教师,学校有不同培养的方式。“我们非常重视未来草桥教师队伍的发展,因此我们还成立了圣陶书屋,老师们每周会在微信群里进行关于叶圣陶等教育名家的书籍阅读打卡。”
此外,学校还会在校外的教师培训基地定期举行读书交流研讨会。研讨会上,青年教师们根据自己阅读的书目,结合教学实践,分享感悟。同时也会提出自己最近的困惑,希望能在与其他教师们的交流中获得新的答案。“为了不影响课务,研讨会一般都会在晚上或是周末进行。”范桢表示,老师们白天要忙于教学,晚上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尽管如此,他们纷纷主动抽出时间参加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能够更好地教书育人。
“在我们学校,有这样一支高精尖、教艺精湛、充满仁爱之心、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团队。”范桢骄傲地说,一直以来,苏州市草桥中学校坚持以“叶圣陶教师团队”建设为抓手,逐步构建起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领军,骨干教师为中坚,大批优秀教师为核心的教师发展梯形结构,形成全体教师共同进步的教师发展模式,培养打造代代相承的草桥名优教师。2022年,学校的“叶圣陶‘四有’好教师团队”入选江苏省第二批“四有”好教师省级重点培育团队。“教师的发展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是重中之重,培养好每一位教师,发展好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学校的办学使命。”范桢说。
家长、学生“双管齐下”,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范桢告诉记者,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心理服务指导中心,从家长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切实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家庭教育方面,苏州市草桥中学校行稳致远。早在14年前,学校专业的心理教师就建立起面向学校所有家长的家庭教育群,这个群不仅是家长们交流育儿经验的平台,更是他们向专业心理教师求助的窗口。每当夜幕降临,群里的消息便源源不断弹出,家长们纷纷分享自己的困惑和心得。而心理教师们则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家长们指引方向,解答疑惑。
不仅如此,学校心理教师团队每月还会举办两场心理活动,家长可以根据需求,主动报名参加。活动当天,家长们走进学校,与心理教师面对面交流,让家长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习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范桢说:“我们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希望家校合作,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曾经是草桥的学生,一辈子是草桥的学生。”范桢表示,有些毕业生的家长在面对孩子从初中升上高中后产生的心理变化等问题时,仍然会选择在家庭教育群里向学校的心理教师求助,甚至还会继续主动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活动。“我们对于求助的家长都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愿意为家长提供建议与帮助,也欢迎家长多多参与我们的活动。”
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心理剧“润心”家访……除了面向家长的活动之外,还有许多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去年,学校排演的校园心理剧分别获江苏省二等奖、苏州市二等奖。前不久,苏州市草桥中学校举办了2024届“决胜中考,再续辉煌”冲刺66天励志仪式。仪式上,范桢满腔热情地为全体初三师生加油鼓劲,希望同学们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努力取得好成绩。
强化劳动教育,学生积极参与,提升技能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范桢表示,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多劳动的机会,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让学生会劳动,能劳动、爱劳动。
“我们之前面向六年级升至初一的孩子做了一个调查,其中有70%的孩子是没有擦过窗户的。”范桢认为,现在的孩子能够自己进行劳动的机会不多,可只有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才会更加完整。因此,劳动教育需要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才能让学生能够在劳动中真正收获成长。
范桢表示,他非常重视劳动教育的综合性,除了传统的打扫包干区卫生、擦窗等基本劳动任务,他也支持引入食品制作等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劳动内容,比如,学校食堂的厨师会亲自指导学生制作馄饨、饺子、青团等传统食品,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范桢还注重劳动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志愿者走出校园,对学校附近50米范围内的公交站台进行卫生保洁,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劳动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范桢说。
“我们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家长们反馈,通过参与劳动教育,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更多的劳动技能,还变得更加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更加懂得感恩和尊重他人。”范桢表示,他将继续推进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兵教兵,兵考兵”,“学友会”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学生对学生的影响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比家长,甚至是老师的影响力更大。”范桢表示,苏州市草桥中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及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并成立了学友会。学友会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天资聪颖的同学们以及一些“临界学生”。在这里,他们可以一起探讨学习的奥秘,分享彼此的经验。学友会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课程设计和学习平台,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
学友会的特别之处在于,范桢推行“兵练兵,兵考兵”理念,选取年级中数一数二的同学,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参考学科设置来进行试卷命题,把命题权交给有能力的学生,弱化考试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范桢认为,一所学校中最厉害的不是书记,不是校长,不是正高特级教师,因为他们可能在自己的学科专业或者某一个领域比较卓越,但从学校整体论来看,最厉害的还是学生。范桢深信,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激励,能迸发出更强大的能量。于是,在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范桢也会推进学友会组织初三的学长学姐们给初一、初二的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让学生们少走弯路。
在这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加持下,苏州市草桥中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苏州市草桥中学校有6位同学通过提前招生考试被苏州中学匡亚明实验班录取,1位同学被苏州中学基地班录取。范桢表示,他将继续坚持学友会的形式,创新育人模式,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长平台。
范桢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为人生而教育’办学宗旨,擦亮‘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项目建设底色,以发展团队,优选优化教师发展思路和出路,构建共同行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姑苏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草桥中学的力量和智慧。”
【统筹策划】 薛马义
【采访摄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於苏云 黄玉琴 张添翼
实习生 王卫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