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大戏《珍珠塔》
据了解,自古以来,北桥的“小桥、流水、人家”赏心悦目,沪剧、锡剧、苏州评弹等曲种相互交融。古戏台上飘逸的水袖、街巷书场里余音袅袅的琴弦、曲社舞台上吟唱的簧调……这一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共同构建起了“戏乡”独特的文化底色。
2019年11月15日晚,随着一声锣鸣,为期一周的“冶长泾杯”苏州市第五届戏曲票友大赛在北桥拉开帷幕。来自苏锡常地区的57组选手在通过当地初选后,来到相城北桥展开最后的角逐,最终北桥姑娘吴智音以一曲锡剧《双推磨》选段《黄昏敲过一更鼓》摘得桂冠。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倪同芳、小王彬彬,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袁小良、王瑾等曲艺大咖的加盟,也让这场文化盛宴熠熠生辉,期间共吸引了30余万人次线上线下共赏。
北桥少儿评弹参加央视春节特别节目《唱响新时代》录制
绵延不绝的戏曲文化传承,始于群众的热爱,而壮大于对人才的培养。2007年和2018年,北桥中心小学、北桥中学先后成立少儿戏曲培训班; 2013年和2015年,北桥中心幼儿园、北桥中心小学先先后开设少儿评弹班。12年间,共培育了500多名“戏曲小艺人”,频繁参加全国各地演出,拿奖无数。
2017年,北桥街道斩获全国首个乡镇级“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的殊荣。这里,戏曲已融入了小镇的“血脉”,成为居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娃娃,学戏、唱戏,乐此不疲。
灵峰村喜洋洋文艺表演队创演现代锡剧《家的守护》
2019年12月,北桥少儿评弹参与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推出的春节特别节目《唱响新时代》录制,这已经是娃娃们第八次登上央视大舞台。这一次,她们以一曲《牡丹喜迎春风来》,用清脆的琵琶与婉转的语调,让全国人民再次感受苏州评弹的魅力。
少儿戏曲、少儿评弹活跃在大小舞台,喜洋洋文艺表演队、漕湖之声戏曲队等民间文艺团队则是活跃在村头巷尾。他们每年送戏下乡百余次,演出时长超180小时,惠及群众10余万人次。
漕湖之声戏曲队在古戏台演出
多才多艺的北桥曲艺人,也用自己的智慧,创作了戏剧小戏《家的守护》《幸福计划》、评弹表演唱《芦花谣》《时代新风赞》等一大批优质节目,让党的创新理论、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排演了《珍珠塔》《寻儿记》两部锡剧大戏,彰显了戏乡的深厚底蕴,满足着日益增长的文化惠民需求。
人才和队伍有了,展示的阵地亦不能少。目前,全街道共建有古戏台、戏曲陈列室、船拳馆等38个特色文化场馆,13个200平方米以上的村(社区)综合文体活动室,2个“五个有”文化广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37平方米。3家评弹书场开放已有7年,每年评弹演出超900场次,惠及群众15万人次。
北桥姑娘在“冶长泾杯”苏州市第五届戏曲票友大赛中夺冠
如今,越来越多的北桥人与戏曲、评弹结缘,扛起了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的大旗,唱响了北桥人乡村振兴的文化自信。而这股强大的文化自信,也正引领着全街道人民,坚定起信心,凝聚起力量,向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阔步前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於苏云 通讯员 茅一鸣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