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记录者的《走过》
《走过》是一本记录敬一丹人生细节的随笔集,于今年4月上市并全国发行,它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以走过的地方为空间点,构建起一个充满故事与感悟的世界。跟随着敬一丹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泰山的巍峨,领略昆仑的雄浑;可以沿着松花江、长江源的水波,探寻水的灵动;从墨脱的杜鹃到额尔古纳的芍药,从城市的繁华到山村的质朴,每一处都有独特的印记。
《走过》整本书中没有选用一张演播室的照片,所记录的都是敬一丹在演播室之外走过的山山水水,经历的点点滴滴,书中她分享了自己新鲜的生活体验,比如去北戴河参加阿那亚戏剧节的小趣事:“一般戏剧演出都是晚上七点来钟吧,偶尔也有下午的,但我拿到戏剧节门票的时候,一看,凌晨三点钟,这真的没印错?我后来一问还真的是凌晨三点钟。”于是那天凌晨三点,敬一丹出现在了海边,以黑夜中的海与天为背景,以沙滩为舞台,一场特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上演,“还真的是一场别致的体验,和传统的戏剧完全不一样。”
在书中,敬一丹也记录下工作之外面对万物生灵的心动瞬间,“那次是我和梁从诫先生一块去额尔古纳开会,意外地看到一个山谷里全部都是芍药花。”看到这样的场景,敬一丹首先想到的是这样好的花儿没有人看多可惜,“但这是人的想法,花并不这么想呀,它本来就不是为你而开的。”临走时敬一丹带了几枝芍药花回去,用报纸裹起来放进了包里,“回程路上我和梁从诫先生一块走的,当时我心里就很不安,不敢直视梁先生了。”梁从诫是著名的环保人士,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后来梁先生去世,我去告别时又想起了这件事,心里感到很惭愧。”
退休以后,不再皱着眉头做节目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从1994年到2015年,敬一丹带着她平稳严肃的声音在《焦点访谈》栏目与全国观众准时见面。2015年4月30日,录制完当天的《焦点访谈》后,敬一丹在镜头前向观众们微微鞠躬说了“再见”后正式退休,告别了电视台开启了人生新旅程。
离开了电视台的大屏幕,敬一丹又走到了手机的小屏幕里,她推出了《博物馆九分钟》这么一档节目,讲述了许多特色博物馆的故事,“在退休后我就可以不再皱着眉头做节目了,我可以用特别享受的心态来做文化节目”。在南京,她走过了科举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等一系列非常有特色的博物馆。
聊及做博物馆主题节目的初衷,这还要追溯到1993年。这一年,央视一套开设了全国第一个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节目《一丹话题》,当时有一个话题是“寂寞的博物馆”。“现在年轻的朋友或许不知道,那时候博物馆是多么的寂寥,一些博物馆甚至要出租场馆过活,天呐,我看到这样的场景真的十分难受。”这么些年过去,如今博物馆的变化简直翻天覆地,许多博物馆全年火爆,“做文化新媒体的节目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让我特别的享受,如果说过去做宣传访谈的节目我享受的是成就感,那么文化类节目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心灵上的滋补。”
“我六十岁退休的时候,一个老同事跟我说,小敬啊你退休以后要做计划,不然退休以后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当时听到这话敬一丹先是一乐,“还有人管我叫小敬呢。”转而她又觉得日子还长着呢,而今十年真是转瞬而过,“我不太擅长做长期规划,但我经常会计划一个中期的、我能看得见的东西。”退休之后,她的生活随心而行,心中一旦有创作的热情,便顺势去抓住,比如这本《走过》的创作,“我在职的时候写的书都是偏业务的,退休后我想表达的文字应更有沉淀。在镜头前对着话筒说的话是面向公众的话语,而在书上写下的文字更像我自己。”除了表达自己外,敬一丹也在用文字对抗遗忘,“我现在常说,我还能自主多少年呢?如果说站在夕阳里的人还能自主的话,这时间也是有限的。我希望我还有更多能走着的时间,让我把怀旧的事情做完,再来继续面对新的。”
快问快答
敬一丹=J
沈昭=S
S:在您退休十年之际推出《走过》,对您而言有没有特别之处?
J:我有了很多和上班时候不一样的感受与经历,这些对人生旅途来说都是特别值得记录下来的。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还真的有一种感恩心,我的职业、我的生活环境让我这样走过,所以我也特别想要通过这本书与我过去的观众、今天的读者交流。所以在这本书的设计上我们留了一些空白,希望能够引发读者的想法,当读者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时,我们就共同完成了一次走过。
S:在这本书的序言中看到您说您还用了时下流行的AI,问了deepSeek和豆包几个问题?
J:当时是这样的,今年亚冬会火炬传递到我的家乡哈尔滨时我担任了火炬手,当时正好是立春。我想要记录下一些什么来,于是就问一问AI,看看AI的表达和我的表达会有什么不一样。我就问火炬手遇到立春是怎样的幸运?AI秒回,给我写了一大堆,我还有点不信还想着给它补充点什么,但我居然就词穷了,它怎么这么会说啊。于是我把这件事写在了序言里,想要记录下当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是怎样的环境。
S:听说您退休后还去体验了滑雪,尝试了很多新鲜有趣的事,想问您如何定义您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J:其实像我这个年纪接受新事物有了一定难度,就像电池老化一样,充电不太容易。但也有自觉应该更多地接触一些新东西。应该说退休以后人变得松弛了,更可以用一种愉快的、没有压力的心态去接受一些新东西。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