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再见爱人4》一年后回访李行亮:直面网暴伤痕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再见爱人4》收官近一年,节目嘉宾李行亮与妻子麦琳的生活仍被网暴阴影笼罩。李行亮工作室于10月13日发布声明,针对网络用户发布李行亮不实信息、侮辱言论及组织恶意投诉举报等行为,坚决维护其合法权益。此前,李行亮首次接受记者独家专访,讲述了这一年来生活、工作的 “灾后重建” 之路,以及从沉默应对到法律维权的转变,更回应“博流量”“畸形婚恋观” 等争议。

生活如“灾后重建”,演出陷入停滞

记者:距离《再见爱人4》收官已近一年,目前生活状态如何?

李行亮:这一年来,我们都处于努力让工作与生活回归正轨的阶段。但客观来说,节目带来的影响远超预期,至今仍有不少问题让我们感到无力。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当下的生活状态,“灾后重建” 应该是比较贴切的。我和麦琳都不是完美的人,婚姻中本就存在需要沟通、调整和磨合的地方。从去年参加完综艺录制到播出时,我们自己完整的看了综艺正片,观察室嘉宾的点评、网络上善意的建议,我们都看到了,也在思考和改变,希望能走出过去的婚姻困境。现在的我会留出更多时间承担家务、陪伴家庭、照顾孩子…… 我也试图在日常相处中修复之前的问题,目前已经能适应现在的生活节奏。

记者:在 “重建” 过程中,你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李行亮:最大的困难是外界误解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这种压力对家庭关系的间接影响。比如出门时会下意识戴口罩,担心他人异样的眼光;和朋友相处时,也会回避关于节目带来的争议,怕三言两语无法解释清楚。克服的方式主要是彼此多包容,我和麦琳在遇到彼此情绪低落的时候,会互相开导。我也会通过运动、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现在每周会固定去健身房健身,尽量不让负面情绪堆积。

记者:节目播出后,能否具体谈谈工作上的变化?

李行亮:工作几乎陷入停滞状态,从再见爱人综艺结束至今,我唯一一次正式公开演出是在今年二、三月,好友邀请我参与他的巡回演唱会,这一年来,因为恶意造谣抵制我而录制完不能播出的节目和取消的工作数不胜数。9 月的时候久违地收到一份工作邀约,在网上有公开演出信息后,如之前的多份不翼而飞的工作一样,网络黑子开始频繁向当地文旅举报投诉,要求取消其演出资格或者限制播出。

任何形式的工作,只要是可以被干预的,全部在持续受到有统一话术的抵制。这些造谣抵制我的人,会聚集在各个平台群里,他们把如何抵制我的具体方法做成教程和话术,分步骤的对各个部门进行恶意投诉,并且哪些电话有效,应该用什么语气如何叙述都有详细且明确的应对方法,在每一次抵制成功后,还会总结成功经验沉淀到下一次的抵制活动中。所以基本上只要有工作刚确立合作意向,网络上刚有信息公布,这些人就会反复举报投诉直至合作取消,如果不取消,他们还会继续对邀请方骚扰、找茬,甚至有合作方的工作人员被这些开盒网暴。所以之后有很多朋友邀请我参加演出,但是合作前,我会很坦白的告诉他们,如果请我,会面临被投诉、骚扰、抹黑等负面风险。我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会提前如实告诉他们。

法律维权是保护家人的重要方式

记者:在争议最激烈、网暴最严重的阶段,你的心理状态如何?日常生活是否受到影响?

李行亮:那段时间心理状态很不稳定,经常因为看到负面评价或工作取消而情绪低落,出现胸闷、失眠等问题,晚上躺下后,脑子会不停想各种事情,担心明天又有新的谣言,也不知道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

日常生活也被打乱,比如出门必须戴口罩,不敢和陌生人对视,怕被认出来后遭遇非议。我和麦琳曾经在家里客厅沙发上,两个人一起绝望的哭,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很丧的哭。我们当时不敢同时出门,连去电影院都是一前一后分开进。甚至会让长辈暂时不要联系我,也回避见熟悉的朋友,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当时的情况,觉得这一系列的情况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很多事情越说越乱。孩子上学,也很担心在学校会不会被欺负。

我尝试过回复一些有偏见的网友,但是偏见是无法通过回应化解的。回复一条,会招来另外 10 条群聚攻击,也有可能会被恶意解读,产生新的谣言。毕竟我们也不可能让所有有偏见的人跟我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看看我们真实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就像在 “刀山火海” 里挣扎,也特别后悔参加节目,如果早知道会让家人承受这么大的伤害,我绝不会做出这个选择。

记者:对于节目播出期间及之后,网络上有出现一些负面评价以及谣言,最初为何选择沉默?

李行亮:一方面是因为签订了节目保密协议,协议有规定在节目未完全收官前,不能在社交平台对内容及相关争议每次作出回应;另一方面,当时网络上关于我们的谣言可以说一天一个样,很多人冒充知情者在抖音、小红书上编故事。我可能上午刚看到一个谣言,忙完家庭的琐事,在想要不要辟谣,下一个谣言又来了。那时候觉得针对单个谣言回应意义不大,反而可能引发更多讨论,我们的发声也许会让这场争议永远无法平息、冷静下来。

此外,我最初觉得观众可能没有恶意,只是基于节目片段产生误解,观看情绪是一时的,节目还在播出,如果看到最后,一些看法也许会改变,争议会自然平息。所以在最初的阶段我们选择了沉默,也错失了让大家认识真实我们的机会。

等节目结束以后,身边很多人都劝我们对当初的争议以及谣言进行一一解释与辟谣,我们又觉得节目结束再翻出来说,大家会不会觉得我们是在炒作?各种犹豫和顾虑之下,我们错过了澄清最好的时机。

记者:现在是否改变了之前的态度?

李行亮:后悔了。这一年来一些网暴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家人和孩子。最初谣言和负面评价只针对我和妻子,我们还能承受,但后来逐渐波及到孩子和家中长辈,他们没有参与节目,却要面对无端的误解、谩骂和指责,这是我无法接受的。作为丈夫和父亲,我有责任保护家人,所以最近决定通过法律手段应对恶意造谣和诽谤,避免家人继续受到伤害。之前节目组也曾提出协助起诉,但当时我犹豫了,现在看来,必要的法律维权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方式。

从未想过通过节目“博流量”

记者:公众对你的争议,部分集中在认为你和妻子参加节目是为了 “博流量”,或是传递 “畸形婚恋观”,你如何回应这些质疑?

李行亮:我们去《再见爱人》这个综艺,完全不是为了博流量和传递畸形价值观。在参加节目之前,我和麦琳已经意识到我们婚姻出现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是我们当时无法看清和解决的。节目组邀请我们时,我们还在逛建材城,忙着搞家里的装修改造,当时想也就录制十几天,正好借助节目来寻求解决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就约了建材城附近找个地儿见面聊聊。我们的初衷就是这么简单,也没多想,出发的前一天我还在家里修马桶。我甚至问节目组 “我们没有离婚的打算,来这个节目合适吗?” 当时节目组表示,我们婚姻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或许能通过节目找到解决办法,也能给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夫妻提供参考。我们从未想过故意提前准备好冲突剧本,在播出时引起争议,“博流量”。

至于 “畸形婚恋观” 的说法,我至今也不太理解。我们从始至终的目标都是改善婚姻关系,让生活变得更积极,这种初衷为何会被解读为 “畸形”?没有人的婚姻是完美的,我们也一样。我和麦琳从认识到结婚,已经 17 年了,这期间我们经历亲人离世、孩子的诞生,辗转租房买房,从生活拮据的北漂一族,到现在在北京建立了属于我们两人的家庭,这中间的苦涩只有我们自己知晓。我从一开始选择同她结婚成立一个家庭就决定了要相伴一生的。

我们上的节目是一个主打问题呈现的节目。综艺真人秀因为时间有限,会着重剪辑,节目里呈现的绝不是我们二十多年婚姻的全部面貌。但真的会有一部分人,通过这些只言片语的了解,有的甚至都没有看过节目仅是凭借网上的切片和言论就对我们的生活、婚姻,甚至是人品做出绝对负面的定义和评价。

节目播出以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网络上善意的建议与讨论,我们跳出原来自我的视角,已经在积极改变我们的婚姻模式了,大家可以从我们日常社交平台更新的视频里看到我们的改变,这不是作秀。

记者:有观点认为 “黑红也是红”,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是否觉得自己从争议中获得某种 “流量红利”?

李行亮:完全不认同。从节目开播到现在,我们面临的只有无数的黑,没有红。上节目之前,没有人知道节目会爆,所有的结果都是全部节目录完剪辑完成播出以后的事情,我们录制的时候预测不到这样的结果。作为歌手,我希望大家关注我的音乐作品,而不是因为争议认识到我的私生活。现在很多人知道我,是因为讨厌我或误解我,这一年里无数个工作机会被抵制,演出被取消,对职业发展来说是致命的。我们从未想过通过婚姻隐私的争议获取巨大流量红利,这种 “流量” 不是我们想要的,反而现在的网暴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困扰,甚至连累了家人、朋友、和合作方。

我一直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记者:作为歌手,音乐一直是你的核心事业,目前在音乐创作和作品筹备上有什么计划?是否担心新作品会因之前的争议受到影响?

李行亮:音乐是我的本行,这些年我一直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目前正在筹备一张全新专辑,距离上一张专辑已经有好几年了。新专辑里会有一些结合我当下心理状态的作品,风格和之前相比会有变化,希望能通过音乐传递更真实的情绪和积极的能量。

至于担心,肯定是有的,但我觉得音乐和争议是两回事。对于有偏见的人,可能不会因为新作品改变看法。如果有人听到了我的作品,有人喜欢我的作品,我就会一直唱下去。

记者:未来在应对网络暴力、重建公众信任方面,有什么打算?

李行亮:首先会坚持用法律手段应对恶意造谣和诽谤,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我们已经请律师收集完网暴、辱骂、造谣等证据了,接下来会走法律程序。网络暴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伤害,不应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其次,会通过日常分享和作品,让大家看到我和家庭真实、积极的生活状态,慢慢消除误解。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我不会急于求成,只希望通过实际行动证明。

婚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我直到今天仍在摸索。我们的小家是万千家庭中平凡的一个,我们都是第一次成家,成为伴侣,成为父母亲,这些身份我们都在努力学习处理中,经历过这一年,我们都有了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做出改变的决心,也有了新的生活目标。当初节目观察室嘉宾和网友都说麦琳应该有个自己的事业,现在她有了,她在认真的做自媒体事业,并且一直在改变自己。她很努力,经常上跳舞课、健身课、还有阅读、学习,工作到凌晨。我照顾孩子,搞音乐创作,也不会让自己停下来。我们都在努力调整,走出原来的困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 张楠 庆苗苗

校对   朱亚萍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