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走读 | 明城墙为什么能保存下来?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明城墙经历了600多年风雨,那么明城墙(指第三重京城)为什么能够保存下来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重视维修。明朝的时候,政府对明城墙的维修非常重视,仅仅在《明实录》当中关于明城墙大规模的维修记载就有40多次。到了清朝,南京作为两江总督所在地以及南方政治、军事中心,政府对明城墙的维修虽然不及明朝,但是依然非常重视。
躲过战争。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进攻南京城的时候,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放朱棣的军队入城,使南京城免于战火。到了南明时期,清军进攻南京城的时候,当时任礼部侍郎的钱谦益率领诸臣投降,南京城再次免于战火。后来南京城虽然经历了太平天国、抗日战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整体而言没有伤筋动骨。
![]()
民间保护。民国时期,政府打算全部拆除明城墙,遭到了文化界的一致反对和谴责。徐悲鸿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表示反对、进行批评。到了解放以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拆墙运动席卷全国。幸好当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的朱偰先生写信给南京市的主要领导,呼吁停止拆除明城墙,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最终使明城墙得以保存下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民仆 视频 陈金刚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陶善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