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走读|重阳节为什么登高?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王维有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后两句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为什么有登高的风俗呢?先来看一个传说。

在东汉时期,汝南有个瘟魔,天天有人因为被传染死去。一个叫桓景的青年,父母被瘟疫夺走了生命,他访师寻道,最终跟一名神仙费长房学武艺。几年之后,费长房对桓景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回去为民除害吧”。神仙还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让乡亲们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带着全村百姓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菊花酒分给大家,瘟魔不敢靠近。桓景带着青龙剑,最终斩了瘟魔 。

这当然是传说,但是登高避邪这个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重阳节登高还有其它几个原因:

第一、崇拜祈福。在古代,古人们对高山是非常崇拜的,因此登高是人们表达敬畏和祈福的一种行为,这个习俗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流行。

第二、健身驱病。按照天地日月运行的规律,重阳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秋高气爽,登高远望,让人心情舒畅,有健身祛病的效果,

第三、 采集果实。山野里的果子、药材之类成熟了,农民们纷纷上山采集,由此演变成风俗。

第四 秋季“辞青。”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登山的意思就是要告别青色,和阳春三月“踏青”正好相对应。

重阳节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山、登高楼、登高台都可以。在南京,你可以去紫金山、幕府山、牛首山等等。

最后我们以一首诗作为结束:

《登山》

明 唐寅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民仆  摄制 陈金刚 曾宏亮

校对 徐珩

编辑 : 杨民仆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