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走读|古代人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11月1日起,南京将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中国古代也有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那么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呢?

一、严禁乱扔。

在古代如果乱扔垃圾,是要受到惩罚的,而且很重。

在商朝,逮着就是剁手。(《韩非子》:“殷之法,弃灰(即垃圾)于道者断其手。”)

在秦朝:在脸上刺字。(《汉书·五行志》:“商君(指商鞅)之法,弃灰于道者,黥(刺字)。”)

在唐朝:敢隔墙泼污秽物或垃圾的,打60大板。(《唐律疏议》:“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

二、专人管理。

在古代,有专门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的机构,比如北宋叫做“街道司”,有两名领导(“勾当官”),管辖500名在编的环卫工人,他们身穿统一的环卫服装(“青衫子一领”),每个人还有“两千钱”的工资和福利。他们的职责包括道路的维修管理、集中打扫等等。

三、填埋焚烧

科考人员发现,早在40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懂得如何对垃圾进行填埋的处理,垃圾坑有自然坑,也有人工挖出的坑。其中有一些实物垃圾,比如碎裂的瓷器、漆器等等,还有垃圾灰烬,说明不仅进行自然填埋,还会把一些垃圾燃烧后填埋。

四、回收利用

据史书记载,早在商代,政治家伊尹就已经教人们用粪便来堆肥浇田。(西汉《氾胜之书》:“汤有旱灾,伊尹……教民粪种,负水浇稼。”)这是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雏形。

古代有专门靠收垃圾发家致富的人。

(《太平广记》:“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以此家产巨万”。)唐朝有个人叫裴明礼,专收垃圾,瞄准商机、大发横财,走向人生巅峰。

(《梦梁录》:“各有主顾,不敢侵夺。或有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者经府大讼,胜而后已。”)一些人把收集到的粪便运到农村卖掉,甚至还为抢生意大打出手。

当然古代垃圾和现代垃圾有不同点:

1、古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高,注重节俭,多余的东西舍不得扔掉,因此垃圾数量本身比较少;2、极少的垃圾都是纯天然的,没有塑料,玻璃、电器等等,污染性小,大多能自然腐烂,被自然“消化”。

现在如果垃圾处理不好,可能会形成“垃圾围城”的现象,整个城市都会面临崩溃或者瘫痪。

如何处理好垃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坚持去学、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留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好环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民仆 撰稿

陈金刚 拍摄 唐嘉钰 剪辑

校对 苏云

编辑 : 陶善工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