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将思政课堂搬进乡村田野 苏州科技大学“信仰公开课”开讲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把思政课堂从教室搬到乡村田野,从单纯的听老师讲授转化到沉浸式的体验感受。由苏州科技大学团委主办、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的信仰公开课之梦想公开课“凝聚青年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日前在苏州树山村开讲。100余名青年大学生聆听了一堂别出心裁的“信仰公开课”。

公开课共分为“读经典·学理论”、“讲故事·话初心”、“展巨变·诉真情”、“寻足迹·共追梦”四个篇章,由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设计师、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树山村“驻村规划师”彭锐主讲。他通过讲述自己长达8年扎根树山村的“陪伴式”乡建经历,以实际案例全面讲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的地方实践和创新。同时,课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总要求,以人才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纲领,结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科和专业特色,强化责任与担当,激发学生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并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设计“下乡”的途径和方法,投身乡村振兴,实现青春价值。

树山村党总支书记吴雪春为大家真情讲述了树山村近年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们深刻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感受扎根基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树山村创客支部的党员陈进为大家讲述了乡村在蜕变,农村孕育着无限的机遇,更多的青年回到乡村,建设家乡。

接着,师生们走进村里,用更直观的方式感受“绿水青山”,见证“振兴巨变”,公开课在全体学生共同歌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落下帷幕。

本次信仰公开课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也是一次情景式思政大课。公开课改变了传统单纯“讲授式”的教学形式,将课堂搬到“乡村”,搬到“田间地头”,使学生直观感受并深刻体会课程教学的浓厚氛围,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收获“别样的”成长。这样一堂既“接地气”又“入脑入心”的公开课,让青年学生结合乡村大课堂,在实践中使平时耳熟能详的理论知识得以“落地”,引导他们感悟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体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将“个人价值”与“乡村振兴”相互碰撞,坚定做绿水青山里的“追梦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书写最真实的青春篇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陈希

校对 苏云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