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中小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探秘” 苏大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科普日活动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想探究如何给小鼠做CT吗?想知道一只果蝇的肠道切片有多大吗?想和“小侦探”碳-14一起揭秘肚子痛的毛病吗?日前,科普苏州2020年第 9 场活动——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碳-14的人体之旅”主题科普活动精彩举行,吸引近50组家庭、118人参加。

碳-14是碳原子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由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而形成。虽然碳-14在自然界只是以微量形式存在,但它在现代核技术应用中却声名显赫,人称“考古学时钟”。胃肠道疾病诊断领域也是碳-14的强项,经常用于临床上的呼气实验。活动中,中小学生们走进大学实验室,通过标本观察、实验室体验、拼图游戏、剧场互动等 4 场有趣的活动,走近辐射、了解辐射和人体胃肠道的关系。

为了让大家身临其境体验到科学的严谨性,苏大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拿出了医学部真实的人体消化系统标本,孩子们在认真观察完标本后完成人体消化系统的拼图。实验室的学霸小哥哥小姐姐们特别编排了绘本故事小剧场——小侦探碳-14揭秘瑞德为什么肚子痛,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奥妙。

在探秘辐射与肠道损伤的微观世界中,实验室师生们带领孩子通过显微镜观察人体肠道等相关脏器的组织切片,了解肠道等相关细胞的结构、种类、功能,以及小鼠和果蝇在辐射前后的肠道组织切片。小朋友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自己动手用彩泥制作细胞,气氛十分活跃。在主题为“神奇的核技术成像”的第四个活动中,大家还看到非常有趣的实验——给小鼠做CT,从而了解小鼠磁共振成像的实操,观察小鼠的消化系统及其他脏器。

沧浪实验小学校五(6)班学生包钰行称,这是一次难忘的科学之旅。“通过活动,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奥妙、科学的力量、科学的重要性,今后我会努力学习,认真学科学、用科学、研究科学,长大后力争当一名科学家!”

“作为一名科普同行,有幸参加苏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日活动。整个活动精心策划,内容丰富精彩,有主题展板、相关展品、专人讲解、大屏演示、动手体验,还有用高大上的国重实验室高端设备,亲自给小白鼠做个核磁共振等等,充分彰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科普双肩挑的科技使命和社会担当。”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科普老师薛进表示说。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9月。实验室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放射生物效应为基础、以放射诊治和辐射防护为目标,在放射生物效应及机理、先进放射诊断和治疗、辐射防护等3个重点方向开展高水平研究,建立辐射防护和救治的先进平台、放射医学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以及开放共享的放射医学成果转化的平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姚臻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