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节课中,骆教授首先以“生”字举例。他说:“生”在甲骨文的形象可以理解为“土”上长了三叶草。造字的过程中,和“生”字一样有草字头的字很多,比如“春”字。“在篆文中,春是由草、屯和日三部分组成。”骆老师介绍说,通过这样的字形拆解可以看出春天将要来之前的情状,它包含着太阳的热烈,青草的茂盛。“中国的汉字多具有形、音、意三者合一的特点。”骆教授表示,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梳理,既能够让孩子们了解会意、形声字的由来,也能把古人造字过程中体现的种种匠心和智慧更生动地展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孩子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情感、增进文化认知和认同、感受中国人的智慧和审美,想到中国精神的传统。
校对 徐珩
编辑 : 王雪瑞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