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31岁青年残疾作家王忆作品《冬日焰火》入选2020中国出版协会儿童阅读好书榜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我是一个残疾人写作者,用轮椅丈量,用灵魂守望。经常一人在家读书写作的时候点外卖,有时也开着电动轮椅车,行走在大街小巷……”2017年曾被评为“江苏好青年”的残疾青年作家王忆,用自传体小说《冬日焰火》,书写主人公王忆充满励志与传奇色彩的成长经历,和她对自我人生的深度洞察。《冬日焰火》2020不仅入选中国出版协会儿童阅读好书榜——生命教育主题图书,更得到中国作协诸多评委及网友的一致好评。

她的人生  从诞生起就是一个“!”

见过王忆的人都知道,她每说一句话都要拼上全力,在常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洗澡、穿衣、吃饭,对她来说就像上战场一样,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王忆的爸爸王凤刚告诉记者,王忆出生时,因母亲羊水破裂等因素,导致她长时间缺氧窒息,从此落下小脑偏瘫的后遗症。这场意外不仅使王忆双手变形、无法行走,甚至不能正常与人沟通说话,只能坐在轮椅上,“但是这孩子格外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因此显现。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新鲜感,保持对外界的追逐感,成长31年来,王忆坐在轮椅上,以自身特殊的姿态,保持着一路奔跑。”

他介绍,在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冬日焰火》里,王忆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当她经受多舛的命运、疾病的折磨、坎坷的经历,那又能怎样呢?冰雪迟早都会融化,小草会生长出坚韧的新芽,阳光会照耀在稚嫩的脸颊。坚强而喜悦的焰火,最终将在寒冷中温柔绽放。”爸爸理解她,一“诞生”就被命运给了判决的她,通过文字一直在说“不服输”。

见过王忆的人都知道,她每说一句话都要拼上全力,在常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洗澡、穿衣、吃饭,对她来说就像上战场一样,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这场“命运的判决”并没有限制她对未来的向往。

文学,让她推开了与世界交流的一扇窗。

因为无法正常上学,17岁以前的王忆,在父母和老师的共同帮助下,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又进一步自学了大量的文学知识。文学的梦,在她的内心深处,渐渐地清晰起来。

用手指敲出8本书,总发行字数超100万字……从19岁起,在轮椅上,王忆用并不灵活的手指在键盘上逐字艰难敲击,陆续出版散文集《轮椅上的青春》《在轮椅上奔跑》,诗集《爱,不能等》《等待春天》《爱,无止息》《在寂静里逆生长》等。

她的足迹    用文学的形式赢得共鸣

“一路的坚持,只为遇见最期待的风景。所以我愿意尽自己全部的力量,追逐一个美好的方向。”

小时候的王忆,早早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她看见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也吵着要去上学。爸爸王凤刚认为,王忆虽然脑瘫,依然要让她读书,学习一技之长。1998年,全家搬到南京求学。

在老师的鼓励下,王忆从小坚定了写作的梦想,并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小学二年级,王忆的作文就被老师贴在教室后的黑板上;四年级时在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初中时在南京市作文比赛中获得奖项……

从三年级开始,王忆就开始每天写日记,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白天看书,晚上写作,有时会写到深夜。我们还会带她出去旅游,见见外面的世界,开拓眼界。”王凤刚说。

在父母的帮助下,王忆从生活到学习,从吃饭到穿衣,即便有千万次“做不到”的艰难,也依然要反复练习,直到做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就像《冬日焰火》里写的,父母教会王忆的是“就算身体残疾,也要把自己当作正常人来对待”的要求和自强不息的人生理念。

不幸的王忆又是幸运的。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曾写信给王忆,盛赞王忆是“不倒的生命之树”。

张海迪在信中说:“正如王忆的诗集,那些字句告诉人们——生命曾是一株绿芽,感受到阳光的照耀,也会经受风雨的摧折,最了不起的就是那些历经磨难还屹立不倒的生命之树,哪怕只剩下一根树丫,也要为蓝天大地奉献自己的绿色,王忆就是这样一棵树。”

王忆特别感谢张海迪,“她勉励我要做一棵不倒的生命之树,我也愿通过自己的作品鼓励更多的残障人士发现生命的美好,展现自己的价值,做一棵永不言弃的生命之树。”

在王忆的世界里,文学已经成为她的拐杖。在这背后,正是家人的不放弃不抛弃,让她“得到了生命的救赎,重新燃烧的希望。”

她的希望   通过不懈努力拥有“爱与认同”

谈到目前最焦虑的一件事,王忆坦诚,“别人用不一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她希望,每个残障者都能不受歧视,活得有价值、有尊严。

“价值感与尊严感来源于残疾人自身的努力,也来源于社会的认同、接纳与平等对待。”透过键盘,王忆表达出这样的想法。

在《冬日焰火》,王忆希望,人们在读自己故事的时候,能够体会到的,是人生的坚强自立、亲人的温暖和时间的美好。

王凤刚介绍,在王忆诗歌作品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曾评价说,王忆虽然身有残疾,但她的作品呈现出的精神是完美、健康、向上的。难能可贵的是,王忆在抒情诗里面写出了对人生和生命价值的独特思考。

读者张馨说,王忆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便是在喜欢并接纳自己的同时,还能用文字给别人带来力量。王忆用残缺的手指敲出自己的十年艰难人生,敲出了一个残疾家庭对抗命运的强音,书写了一个脑瘫女孩的人生之歌,那是对孩子们和广大读者最好的励志和生命教育,在全国8500万残疾人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奔跑,是人生最美的姿态。王忆一直在奔跑之中,一直在‘尽自己全部的力量,追逐一个美好的方向’。她知道,虽然远方不一定是天堂,但‘能够抵达的,才叫未来和梦想’。王忆用残缺的手指在键盘上奔跑,同样是世界上最优雅、最健美的姿态。”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

范小青说,王忆内心有一样美好的东西,那就是文学,相信有文学在,王忆的笑容会一直灿烂。

目前,作家王忆是南京师范大学优附属中学树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王忆家也是南京市最美家庭、江苏省最美家庭,可以说是家风家教的标杆。王忆被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写信誉为“不倒的生命之树”。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社以及《学习强国》分别以“王忆:坐在轮椅上的“奔跑”追梦者”进行专题报道,另外 ,王忆多次参加公益活动。

今年9月5日,王忆将自己今年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冬日焰火》签售书款全部捐赠给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补约乡洼以村“山娃娃的小学堂”。

王忆简介———

女、江苏南京人,198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中诗网签约作家。江苏文学院首届高研班学员。2018年12月28日,王忆荣登中国出版集团发布的2018年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第30名。著有长篇小说《冬日焰火》、散文集《在轮椅上奔跑》、诗集《在静寂里逆生长》等多部文集。作品发表在《诗刊》《中国作家》《钟山》《雨花》《朔方》《草原》《延河》《诗潮》《诗歌月刊》《草堂》《湖南文学》《青春》《星星》《扬子江诗刊》《延河诗歌特刊》等多家期刊杂志上,2018年10月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王忆诗歌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央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新华社、南方都市报、新华日报、《江苏文学》等多家媒体报道其相关事迹。

王忆荣誉榜:

2016年光明网高校三行情诗银奖、《华语诗典藏杯》全国情诗大赛一等奖,

2017年全国青山文学奖,

2018年荣获第二届“沁朗杯”全国文学奖、第二届骆宾王青年文艺奖、第三届中国青年诗人奖、第四届金台诗歌奖。

《青年诗人》2019-2020年年度实力诗人奖和“2019年度最佳华语诗集”称号获得者

2017年荣获江苏团省委“江苏好青年”和南京委宣传部“南京好市民”称号

2019年5月,被南京市政府授于“南京自强模范”

2019年12月,被中国残联评为“2019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2020年3月,“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最美阅读大使”。

2020年5月,第十届金陵文学奖。

2020年6月长篇小说《冬日焰火》荣获中国出版协会“儿童阅读好书榜——生命教育主题类好书”。

2020年7月被南京市鼓楼区丁山社区授于“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11月,被江苏省妇联授于“2019年度江苏省三八红旗手”。

人物评价———

2018年2月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王忆的诗,会给人带来一种纯净和明亮的审美愉悦,并且,这种愉悦感是长久的,时时让人感受到心灵上的舒适和熨帖。”

2018年9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称赞王忆为“不倒的生命之树”:“正如王忆的诗集,那些字句告诉人们——生命曾是一株绿芽,感受到阳光的照耀,也会经受风雨的摧折,最了不起的就是那些历经磨难还屹立不倒的生命之树,哪怕只剩下一根枝丫,也要为蓝天大地奉献自己的绿色,王忆就是这样一棵树。”

2018年10月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王忆能克服身体上的残疾和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难,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是非常不容易的。她的作品中呈现出的精神是完美的、健康的、向上的。她写出了对人生、对生命价值的一种独特思考。”

2018年10月,著名诗人叶延滨:“从王忆的诗中读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粹的阳光品质。尽管王忆身体残疾,但她的心灵非常健康,她内心的阳光使她战胜身体的困难。”

2018年10月,中国残联新闻发言人、宣传文化部主任郭利群:“王忆诗歌的韵律是从心理上来的,从天上来的,给了我们美、给了我们感动、给了我们温暖。王忆的诗会说话。”

2019年1月,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王忆的书是生命的灿烂之书。”

2019年5月,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奔跑,是人生最美的姿态,王忆用右手的一根食指在键盘上奔跑,同样是世界上最优雅、最健美的姿态。”

2020年10月,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王忆创作的诗歌作品使她人生有限的世界向着一个无限的领域拓展,也证明了文学对于个体生命的拯救与升华的意义。”

2020年5月,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可喜的是经过了十年的写作磨炼,王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文字功力和写作功底,注重写出时代给予人们的影响,注重小说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等等,这些都展示出王忆写作长篇小说的能力和长进。”

通讯员  孙显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海燕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