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音频·心理聊吧 | 刷手机不止,迷上游戏……这其实是多巴胺激发的欲望和期待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为了更好地服务家长,扬子晚报心理周刊联合南京市“陶老师”工作站秦淮分站志愿者、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每周在心理聊吧·亲子QQ群内推出主题公益讲座,课后进行有关讲座的实时问答。本期讲座,中学心理专职老师张雯在心理聊吧·亲子QQ群内以《脑科学视角下的孩子玩手机、游戏问题》为题,解读了孩子为何会被手机、游戏吸引。


(点击听现场音频)

多巴胺的分泌会创造一种奖励机制,不断指引你下一步的行动

我们先了解一个词:多巴胺。多巴胺就是人体内的一种激素,它的分泌常常能让人感觉到开心和兴奋,产生快乐的感觉。比如: 吃自己喜欢的美食,人体产生多巴胺,会让你觉得吃美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听到好听的音乐,人体产生多巴胺,会让你在听这段音乐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快乐。适度的多巴胺的分泌可以让人快乐、带给人非常美好的感觉。但因为这种快乐和兴奋的感觉实在太过美好,就可能会进一步刺激大脑,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的分泌会创造一种奖励机制,不断指引你下一步的行动,让你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上瘾的现象。

比如现在很多人喜欢刷抖音,经常一刷就是几个小时。抖音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让那么多人去持续不断的去刷它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刷抖音的过程中,大脑会不断的持续产生多巴胺,不断地奖励你、指引你下一个划手机的动作,由此带来更多的欲望、期待,期待下一个视频会更精彩,更有趣。但请大家仔细的想一想,你在刷抖音的过程当中,真的能感觉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吗?也许能、也许不能。最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很多人会在临睡觉前刷一会儿抖音,放松一会儿就去睡觉。但很多人刷着刷着,不知不觉之中时间就已经很晚了。虽然自己已经困得不行,眼皮直打架;虽然不停的告诉自己,刷完这一条就去睡觉,但还是停不下来。请大家仔细觉察一下,在那一刻你真的喜欢刷的每一条视频吗?你真的能感觉到快乐吗?很显然,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并不是真的因为快乐才放不下手中的手机。在多巴胺不断分泌的背后,是不断被激发的欲望和期待。很多人是因为白天工作过于辛苦和劳累,临睡前是一天之中为数不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做和不想做的事情。当这种欲望不断的被刺激的时候,它就会以快乐的假象出现,让你在刷手机的过程中停不下来。

“及时奖励”和“交友需求”,让孩子对游戏欲罢不能

再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在玩手机打游戏的过程当中又发生了些什么呢?游戏好玩吗?当然好玩。可是这个世界上好玩的事情有很多,为什么游戏能够那么样的吸引到孩子呢?因为游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宝,那就是及时奖励。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每达成一个目标就会立刻会有相应的奖励。如果孩子这一关失败了,游戏也不会批评他打得不好,而是让孩子有机会总结经验,重新来过。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都可能获得想要的奖励,这绝对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满足感和成就感就是一种欲望,不断分泌的多巴胺不断刺激着孩子的这种欲望,并以快乐的假象出现,让孩子停不下来。

图 | 视觉中国

由此可见,游戏在鼓励孩子不断努力、不断尝试这件事上做的是非常成功的。我们家长可不可以也借鉴一下游戏的这种方法呢?原理很简单,那就是父母也像游戏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上不断地鼓励孩子,不断地夸赞孩子,给他想要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父母可以觉察一下,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对孩子的批评多于表扬?有的家长因为自己做事很认真,或者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无形中就会不断提高对孩子的要求。看到孩子做的不理想的地方,就会下意识的批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贬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让孩子做事时感受不到成功的快乐,没有成就感。比如孩子这次考试没考好,父母看到这个成绩肯定会非常的焦虑和担心,有些家长就会因此批评孩子最近学习态度不认真,没有好好学习。如果这个时候再看到孩子玩手机或者做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事情,就好像火上浇油,严词厉喝,恨不得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成绩没考好,孩子心里面肯定也很难过。也许他也付出了努力,只是暂时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罢了。面对家长的指责,孩子感觉到的更多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看见,体验到的更多的是挫败感,久而久之自然会影响到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家长需要不断的觉察、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努力的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看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并及时给予正向的反馈。同时,把孩子暂时的失败看成是一个成长的契机,通过和孩子聊天、家庭会谈等方式,全家人一起想办法帮助孩子去面对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让孩子体验到现实中的成功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不需要转到手机、游戏的世界中去寻找成就感。

有些孩子在玩手机、打游戏的过程当中更看重的是交友。在网络和游戏中,因为彼此见不到面,交友的难度会降低,交友的空间也会变得很广,一旦在网络上交到好朋友,那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就会不断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让孩子在情感上获得极大的安全感、满足感和愉悦感,自然欲罢不能。

面对非常渴望交朋友的孩子,家长要如何去做呢?在家庭生活中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情感上的温暖和满足。人是社会性动物,任何情感都是为了满足每个人都渴望的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这对孩子而言尤其重要。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有些时候因为家庭的矛盾,会让孩子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有些时候因为观念的不同,家长没有办法更好的去理解孩子,这些都可能让孩子没有办法从家庭中获得足够的情感上的滋养。情感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料,一个感觉到被爱的孩子,是可以很好的去爱周围的人的。他们不需要在虚拟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未谋面的朋友。所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孩子抵御手机、游戏的诱惑,做更加自律的人。

手机、游戏并不是洪水猛兽,孩子玩游戏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不务正业、玩物丧志。家长看到孩子网瘾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觉察自己,评估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对孩子会如此担心,如此无力?如果找到答案,而不是一味指责和希望孩子立即改变,也许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心理聊吧·亲子参与方式——

栏目主持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睿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王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