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能预测一个月内水质变化,南京大学生的这项发明解决水质监测难题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质的安全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水质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对生活用水进行水质检测,确保用水的安全,对人们来说意义重大。近日,南邮学生创新团队研发的“基于传感网的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将有助于解决水质监测难题,保障河流、湖泊等水质生态安全,也将助力于人们的生活用水安全。

记者采访获悉,南邮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生孙瑞晨是团队负责人,他介绍,该系统主要由感知系统、通信系统和分析系统三部分组成。“感知系统进行监测和采集数据;通信系统用于临时存放、跟踪查询、提取验证数据;分析系统则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显示在网页和微信小程序,供用户实时查看。”

孙瑞晨告诉记者,团队将感知系统制作成模型船的样子,使各类传感器从模型船底部伸出,“这样设计既能更精确采集水下的数据,同时也便利操作者对移动节点的控制。”

让团队成员最引以为豪的是,这个系统使水样采集和处理工作得到实质性的简化,移动节点扩大了水域采集面积,突破普通采集器和人力的局限。多次存取和可拓展的采集种类,也满足了各行业对采集水源数据的需求。

“我的家乡有很多工厂,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改善这种状况,这也是我们做这个系统的初衷。”孙瑞晨介绍,该系统通过对水温、含氮量、含氧量等数据的收集,能够预测到接下来一个月内水质变化情况,增强对水质的预警功能,减少水质污染造成的损失,对于突发的水质污染问题,做到及时预警,快速止损,为农田注入优质水,百姓饮用健康水“保驾护航”。

在接受采访时,孙瑞晨坦言在项目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项目的开发不仅依靠个人能力,更需要团队的交流与协作,得益于明确的分工和及时的沟通,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最终都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他还感谢指导老师周剑帮助:“周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解知识,指导步骤,提供学习资源,给予我们方向上的建议,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水质监测系统已申请专利并获得受理,“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掌握了更深层次的算法技术,学会怎么撰写科技论文,明白团队合作的意义,同时也意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今后会更加全面地去认识和提升自我。”孙瑞晨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通讯员 李海博 余舒宁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