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红色地标|宿北大战,华东战场五大战役的开局之战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扫码参与活动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江苏省委网信办、共青团江苏省委的指导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推出“歌颂写在大地上——线上马拉松暨打卡红色地标”活动。活动自4月28日推出以来,持续吸引广大受众参与。他们通过H5产品,线上“跑马”重温党史故事,还邀约伙伴们一同加入。截至6月24日 ,参与线上打卡已超 267万人次,累计跑1.15亿公里。线上与线下沉浸式打卡,让党史学习入脑入心,也让江苏的红色资源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宿北大战纪念馆(市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宿迁市老城区幸福路,始建于1954年,园区占地110亩,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今天,打卡红色地标活动走进宿北大战纪念馆,再现辉煌战史。

宿北大战纪念馆


宿北大战是华东战场五大战役(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的开局之战,首胜之战,自此解放战争迎来新高潮。此战创造了“五个首次”奇迹:首次展现了解放战争初期巨大的人民力量,首次创造性发展了毛泽东“集中兵力打运动战”的军事思想,首次胜利推动华东战区实现第一个转折,首次探索了“以战养战”“以战教战”“打一仗进一步”的建军之路,首次创造了大规模歼敌的战役范例。

宿北大战纪念馆


在宿北大战中,我军在陈毅和粟裕指挥下,集中华野、山野主力,投入25个团约11万人。敌我双方不仅兵力悬殊,武器装备上差异更大。国民党组建的宿新兵团,左纵队是戴之奇任师长的整编第69师,全部是美械日械装备;右纵队是胡琏任师长的整编第11师,全副美械装备。此外还有参加外围打援战的张灵甫,国民党五大主力有两个投入此战。“国民党整编第11师仅炮就有440门、冲锋枪2370支,而当时我军装备最好的一纵只有炮46门、冲锋枪92支。”

 宿北大战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


宿北大战纪念碑高13.19米,寓意大战于1946年12月13日打响、19日结束。纪念碑名为《胜利》,与入口处群雕《欢呼》合起来为“欢呼胜利”之意。纪念碑后方的英烈纪念墙上,镌刻着大战中英勇牺牲的1346名烈士的英名,还有近1000名烈士没有留下姓名。遗址公园自开园以来,前来祭扫和接受党性教育、革命教育、思政教育的人络绎不绝,已接待南京、徐州、扬州等地人员近11万人次,园区还被评为“省级青少年红色研学基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娜 综合整理

图片由宿北大战纪念馆提供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张丽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