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走读南京大街小巷,寻找古人高温天里的“防火智慧”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眼下南京正值酷暑三伏,也是防火的关键期。作为中国传统的“火炉城市”,南京自古以来就以夏季的高温而闻名。那么在缺少现代科技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做好火灾防范的?其实,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与文物古迹中就能找到答案。

实习生 娄渊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老城南的望鹤楼,本来是古代迅速发现火情的“望火楼”

在南京三山街升州路黑廊巷中有一条明代的老街“望鹤楼”,明正德《江宁县志》称之望火楼巷,以附近岗上建有望火楼而得名。清代“火”讹传为“鹤”,所以今天的地名为“望鹤楼”。如今望鹤楼附近的望火楼早已不见踪迹,但望鹤楼原汁原味的白墙青瓦老街却保存完好,至今仍在现代化的楼宇林立之间伫立。其中,望鹤楼4号作为明清古民居,1984年评为秦淮区不可移动文物,至今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根据襄阳市文物管理处方东明《望火楼与古代城市消防》一文中介绍,望火楼是古代城市消防的重要建筑设施,在汉时就已出现,并在城市救火中发挥重要作用,宋以后随着城市的跳跃式发展,望火楼更是不可或缺,其建筑形制和以其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消防体系均已完备并定型,一直沿用至近代。

据《东京梦华录·卷三·防火》记载,“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瞭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权、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汲水扑灭,不劳百姓。”由此可见,望火楼主要承担的还是传递信息的作用,瞭望人员发现火情后及时告知官兵城内失火地点。

今天的望鹤楼


古建筑门前的大缸叫“门海”,相当于古代的“消防栓”

很多古代庙宇、庭院门口总会摆一门大水缸,一年四季都盛满水。这口大缸名为“门海”,顾名思义就是门前大缸里的水像大海一样。在古代,人们房屋多由木质建造,可燃性很高,由于天气炎热或是用火不当很容易引发火情,门前大缸蓄水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屋内着火时第一时间取水灭火。

《大清会典》就记载,紫禁城内曾有大缸300余尊,目前仅剩213口。在那时,皇帝会派专人负责管理“门海”,保证冬不结冰,夏不干涸,一年四季都满水。南京市朝天宫御碑亭门口就有一尊门海,位于亭正前方。门海上还雕刻着狮虎,非常气派。

朝天宫御碑亭门口的门海


代表江南风韵的“马头墙”,其实本身是为了防火

南京城里有许多古建筑、古民居都采用“马头墙”。这种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形状酷似马头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多分布于两座房屋之间。由于古代江南人多以家族为单位聚族而居,民族建筑密度大,一旦失火火势很容易顺着房屋蔓延,扩大险情。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人们在每栋房屋之间砌筑起高出屋面的一面墙,能有效隔断火势蔓延,方便人们救火。

在古代,马头墙原本就被称之为封火墙、防火墙,建造之初也是处于安全消防的考虑。后因形状酷似马头才被称之为“马头墙”。到了现在马头墙更多的是观赏价值,以南京老城南地区居多。

南京古民居上的马头墙


古建屋脊上的“鸱吻”神兽,也能起到避雷防火的作用

被誉为“金陵第一胜迹”的南京朝天宫一直都是到南京游客的打卡胜地,红墙金瓦也彰显了明朝皇家建筑的尊贵气派。朝天宫大成殿的屋脊上有许多神兽雕塑,大多以鸱吻为主,一方面展示了古代雕刻劳动者的非凡技艺,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古人防火的意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烽森消防工程公司工程师陆法同在《对“鸱吻”在古建筑中防火作用的探讨》一文中介绍,我国古代殿堂建筑中常见顶脊两头多有鱼形、鸟形或龙头形饰物,两翼翘起,很富装饰性。其俗称为“鸱吻”。要知道安装此物并非单纯为了装饰,实则是出于古人“禳灾除祸”的观念。但事实上,由于鸱吻的特殊结构,也恰在一定条件下起到了防止雷击起火的作用。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成为尖端,确实相当于避雷针(实应正名为引雷针)。云层与地面的感应电荷通过尖针陆续、缓慢的中和,可以避免因电荷积聚而引起的骤然爆发,从而起到避雷防火的作用。

朝天宫大成殿屋脊上的鸱吻



校对 王菲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