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上,刘裕用“神弩”击退十余艘敌舰
弓弩可以进行远程打击,在古代战场上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特别是弩采用“扣弦、发射”的方式,对士兵臂力要求不高,操作难度较低。在南京六朝博物馆,就展出有多件南京本地出土的六朝时铜弩机。根据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韩茗在《六朝弩机小议》中介绍,南京还曾出土了郭长39厘米、悬刀近20厘米、通高30厘米的大型弩机,按比例还原可能为需要多人操作、威力更大的绞车弩或床弩。
六朝时代局势动荡,弩机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史书记载,公元399年江南爆发“孙恩、卢循起义”,各郡迅速沦陷,起义军直逼建康,当时尚为晋军统帅的刘裕带军从山东回南京守卫。起义军十几艘战船进攻南京石头城,刘裕“命神弩射之,发辄摧陷”,将敌人打退。最终刘裕镇压了“孙恩、卢循起义”,进一步权倾朝野。
紫金山下,明初“不败名将”常遇春在此长眠
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的常遇春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园·明孝陵”的一部分,墓前的神道石刻保留有石柱一桩,石马、石羊、石虎、武将各一对,供今天的我们回望这位“不败名将”立下的赫赫战功。
在元末明初的战争中,常遇春被誉为朱元璋手下的“第一先锋”、“不败名将”,正式因为其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且一生未尝败绩。也别是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所在的座船搁浅遭到围攻,紧急关头常遇春奋勇当先,射伤敌将,又用自己的战船将朱元璋座船撞离浅滩,而后常遇春组织火攻,发挥小船优势、乘风纵火。一场鄱阳湖之战为朱元璋建立明朝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但天妒英才,常遇春40岁时在军中突然病死,归葬南京。朱元璋评价其的功勋说“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如今南京的常府街,就是因曾为常遇春府邸所在地而得名的。
农民起义的太平军中也有“洋枪大炮”,不少来自战场缴获
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虽然是农民起义,但装备并不简陋,不仅配备了洋枪大炮,还曾痛打“洋枪队”。今天,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内,就陈列着3门太平军的铜炮,最长的有1米,通体漆黑,重约百斤。
太平军武器装备得到较大改善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战争中的缴获。据《江苏按察史查文经奏》记载:江宁迤下六十里五龙山地方,筑有炮台一所,安设大炮三十尊,五龙对岸沙洲圩,筑有炮台一所,安设大炮三十尊,又镇江焦山迤上之象山、北固山、暨对岸之顺江洲上下,共设有炮台四所,安设大小炮位一百二十二尊,三城(即南京、扬州、镇江)失守,两地炮台想已尽为贼有。”
军备力量的大幅增强,也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太平天国后期,在与装备洋枪、洋炮的淮军、华尔洋枪队和英、法侵略军的多次交锋中,太平军手中的洋枪大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实习生 娄渊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王菲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