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帮患者重新找回“价值”感 医院的这场包饺子活动幕后故事很暖心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12月15日讯(通讯员 陈峰 记者 张毕荣)12日,位于苏州科技城医院康复治疗室内,医护人员与患者一起包饺子,大家分工明确——擀面皮、拌馅、包饺子,现场还有厨艺指导!

医护人员和患者一起包饺子


不过,为什么会在康复治疗室包起饺子呢?据了解,这次参加活动的成员大部分是与肢体残疾战斗许久的患者,以偏瘫患者居多。疾病遗留下功能障碍,打破了他们原本的角色——丈夫、父亲、职员等,在与肢体残疾斗争的过程中,他们沉浸于“病人”的角色——灰心丧气、依赖家人,甚至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吴勤峰介绍,他们希望通过这场包饺子活动让这些病人努力找回自己人生的价值。整个活动共有9名主要成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那便是他们的价值的体现。

患者在品尝饺子


张某生病前是一位厨师,高位脊髓损伤使他双手不再灵活,今后他都无法再做一名厨师。但这次活动中,他成为了“厨艺指导”并负责为余下成员分配任务。他用他脑中的菜谱成为了整场活动的主导者。

裘某和张某的肢体残疾不严重,只是做起事情来会比正常人慢一些。裘某爱好包饺子,所以安排其和面;张某刀工非凡,所以安排其切馅料。他们和出的面和切出的馅料得到了现场的一致称赞,完美诠释了“慢工出细活”。杨某留下的偏身肢体残疾较为严重,他仅有一侧上肢可以活动,活动中,杨某和妻子共同完成“擀饺皮”任务。他的妻子可是擀饺皮能手,他负责帮忙递东西,或者用另一侧手拿起筷子帮助品尝饺子的咸淡,在与妻子的合作下,杨某完成了这一看似艰巨的任务——擀饺子皮!

冯某的母亲激动地说:“我女儿很喜欢包饺子,我在家包饺子的时候她也会和我一起包”。虽然冯某留有认知障碍,可是自己擅长的东西一点也没丢掉,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发掘。活动中的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长处,获得了赞扬,实现了“价值”感。

编辑 : 盛慧梅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