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龙袍街道水杉大道,社区网格员、城市治理志愿者们一次次入户宣传、检查、劝导,使分类意识不断根植于村民心中,垃圾分类从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逐步转变。
在龙袍新城建设指挥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龙袍新城的规划沙盘中,在区城管、规划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共同推动下,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正式纳入到新城规划实施中,日压缩转运生活垃圾300吨的中转站,日处理餐厨垃圾30吨的餐厨处理站即将提上建设日程;所有安置房、商品房建设项目按照300户/座的标准配建智能垃圾收集房,从源头上解决垃圾房建设难、落地难的困境。
【延伸:南京乡村“有机垃圾”处置不出街镇】
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四级主任科员孙秋阳介绍,目前南京全市48个涉农街道已经建成188个街镇“有机垃圾”处理站。“有机垃圾”即指厨余垃圾或餐厨垃圾,亦被称为“可烂垃圾”。通过处理站实现的就地处置,在南京乡村地区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站处理”的体系,基本实现了“有机垃圾”处置不出街镇。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陶善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