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每日读陶语⑪|陶行知写给一名考生的信: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2021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先生,弘扬行知文化,南京晓庄学院联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推出紫牛号“每日读陶语”。由南京晓庄学院学者推荐分享、优秀学子朗读,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的“行知语录”,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陶行知先生写给一名考生的信。

【行知语录】

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致王琳的信

你对于《农业全书》、《养鸡全书》、《养羊全书》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纸上谈教育或农业,原来与纸上谈兵一样,何能发生效力?你说“洋八股”依旧是一个“国粹”老八股,离开整个生活,以干禄为目的,也是千真万真的。我们现在要打倒的就是这八股教育、干禄教育。我们决定再不制造书呆子和官僚绅士们。你愿意舍身从事适合于农村生活的教育,我们是十二分的欢迎,我们可以共同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载《陶行知全集》第八卷)


【朗读者:南京晓庄学院教育教师学院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大一 甘巧】

【感悟分享】

拒绝精致利己,传播教育曙光

【分享者: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吴翔】

一个会干农活的考生的来信,让陶行知先生感动的这样,认为是“过年最好的礼物”, “比孩子吃年糕还快乐”。Why?因为这个考生而且深刻理解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愿意舍身于中国乡村教育。

考生叫王琳,为陶先生之好友曹聚仁所推荐。曹当时正在大力筹谋乡村教育,然而却是歧路彷徨,两顾茫茫,一筹莫展。在看了陶先生发表的《答客问》一文后,为襁褓中的晓庄深深吸引,坚信找到了方向,主动写信给陶行知推荐王琳,并打算在后者毕业后,把育才学校交给他。

陶先生专门回信王琳, 欢迎报考。这是陶先生创办晓庄师范前后很著名的一封信,涉及到陶行知的晓庄乡村师范的,根本宗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如何培养的问题,为泥淖中的中国乡村教育打破迷局,寻觅曙光。

这封信如此重要,等于是陶先生《答客问》的续篇,诠释了陶行知心目中的晓庄乡村师范教育与之前的乡土教育的本质不同。

第一是晓庄的基本教育理念。培养模式上,坚决反对当时食洋不化的现代教育——“洋八股”,即社会流行的乡土教育,不在乡村办,在城市办;不学种田,而是看《农业全书》,《养羊全书》。这种所谓新式教育,其实是“洋八股”,是本本主义,被陶先生斥为“培养书呆子”,好比纸上谈兵。

而晓庄的教育,乃是生活中的教育,生活之外没有教育,教育之外别无生活。“比如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就要在田里学,也就要在田里教。”所以陶行知先生的晓庄,是在尧化门外的迈皋桥,辟地200亩、自己开山、种地、自己管理;向农民学,向山民、渔民学。

晓庄具体的教育培养模式,就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不但课程内容是教育,而且学校所有的事务,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到学校管理、庶务、会计等各方面,都是学生为主体来完成。晓庄初建的仅有的两栋校舍——草棚,也要求同学设计完成,陶先生说:“一天不建好草棚,就睡一天帐篷。”而这种教育过程,就是“活”的教育。

二是晓庄在教育价值指向,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差别。陶行知严厉批评当时流行的“干禄教育”,先拿文凭,然后当官,秉承“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钟粟”的动机。这是旧教育的借尸还魂,即今所谓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虽然晓庄规划招生的第一期学生,只有20人,(晓庄师范第一院的学生,有师范或相当教育程度的学生,学期一年半),实际上是培养未来的乡村教师,所以陶先生有极高的期许,明确说,“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的都最好不来”,他要求考生不但要会种田做菜,而且要有正确的动机,真热爱、肯舍身,能践行。

三是晓庄师范的终结人才目标,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培养有灵魂、有能力、有理想人格的好教师,陶先生认为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他足迹所到的地方,能使学校气象生动,能使社会信仰教育,能使科学农业著效,能使活的教育普及,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种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陶先生说,有了这样好教师,就算是好的乡村学校。这种好教师——即陶先生后来说的“真人”。

“北南开,南晓庄”,陶先生的晓庄师范,为当时迷途中的中国乡村教育,点明风雨中一盏不灭的灯塔。当时的大儒,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做乡村教育,却对晓庄师范极为佩服,把自己两个儿子亲送到晓庄来。他视陶行知先生为生平最佩服人之一,与毛、周并列,因为他“有大愿力”,“ 没有凭依”,却开拓了教育大事业。

今天,我们南京晓庄学院,作为师范特色的大学,我们的师范教育,就是培养好的教师,能够热爱教育、改造社会的“真人”。非师范教育,同样应该是有博大的心胸、开阔的眼界、坚定的信念,服务社会的信念。这是我们晓庄的“初心”。如果我们做到了,就是照亮今天中国教育困境的曙光。

【分享者小传】

吴翔,新闻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南京大学世界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新闻史学和新媒体,对于晚清民国新闻思想史,网络时代的舆论研究,手机研究等,有一定心得。财经记者出身,资深媒体人。电视时事评论员,在江苏广电总台、南京广电集团以及盐城、扬州等地方电视台参与时事评论节目数百档。主持省部立项一个(省哲社基金项目:中共舆论引导观:话语演进三十年——监督论,导向观,新斗争说14TQD003),主持完成省厅项目两个(省高校哲社:戈公振新闻思想及转型研究2012SJD860013;省社科应用精品:江苏大学生手机阅读调查14SWC-098),指导省大创重点项目一。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C刊、核心20篇,发表于《求索》、《江西社会科学》、《传媒观察》、《青年记者》等,一篇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