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语录】
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给文渼的信(选)
知行近日买了一件棉袄,一双布棉套裤,一顶西瓜皮帽,穿在身上,戴在头顶,觉得完全是个中国人了,并且觉得很与一般人民相近得多。
我本来是一个中国的平民。无奈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渐渐的把我向外国的贵族的方向转移。学校生活对于我的修养固有不可磨灭的益处,但是这种外国的贵族的风尚,却是很大的缺点。好在我的中国性、平民性是很丰富的,我的同事都说我是一个“最中国的”留学生。经过一番觉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向那中国的平民的路上奔流回来了。
平民教育的宗旨是要叫种种人受平民化。一方面我们要打通层层叠叠的横阶级。如贫富、贵贱、老爷小的、太太丫头等等,素来是不通声气的,我们要把他们沟通。又一方面我们要把深沟坚垒的纵阶级打通。纵阶级的最昭著的是三教九流七十行,江南江北、浙东浙西、男男女女等等都有恶魔把他们分得太严。这种此疆彼界也非打通不可。民国九年,南京高师办第一次暑期学校的时候,胡适之、王伯秋、任鸿隽、陈衡哲、梅光迪诸先生和我几个人在地方公会园里月亮地上彼此谈论志愿,我说我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我这几年的事业,如开办暑期学校、提倡教职员学生之互助、提倡男女同学、服务中华教育改进社,都是实行这个目的。但是大规模的实行无过于平民教育。我深信平民教育一来,这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不久要降临了。
我这一个多月来随便什么地方都去传平民教育。四天前,我到南昌监狱里去对四百个犯人演讲,我说人间也有天堂地狱。若存好的念头,心中愉快,那时就在天堂;若存坏的念头,心里难过,那时就在地狱。我说到这里,忽然得到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就是天堂地狱也得要把它们打通。后来我想了依据上联送自己:“出入天堂地狱。”下联没有想出来,请你给我对起来罢!
这次在轮船上觉得很安逸。记得前年我们到牯岭去,轮船上一夜数惊。我们生在此时,有一定的使命。这使命就是运用我们全副精神,来挽回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交与后代,这是我们对于千万年来祖宗先烈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于亿万年后子子孙孙的责任。(载《陶行知全集》第八卷)
【朗读者: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二 曾淳】
【感悟分享】
这封家信在陶行知教育救国思想形成史上具有双重意义
【分享者: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教授 徐敏】
陶行知先生于1923年11月12日写给妹妹文渼的这封家信在陶行知教育救国思想形成史上具有双重意义:“四通八达”的社会愿景的提出以及自我身份认同进入新的阶段。这再一次表明,陶行知道德理想的确立与寻求自我认同与现代民族国家认同高度统一。
具体而言,1911-1912年陶通过王阳明的心学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克服了人生第一次身份认同危机,解决了道德身份认同问题。这一深刻的个人经验直接影响到陶共和国重建的思路和方法。1923年平民教育运动开始不久陶给妹妹文渼的家信表明他的内心发生了第二次身份认同危机:这次关涉他的文化和阶级身份认同问题,危机的克服使他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中国性”和“平民性”;同时帮助他界定平民教育运动的宗旨和目的:建立“四通八达的社会”。这是他在金陵大学形成的大同社会构想的继续。新的社会愿景和杜威关于民主社会的看法相似,即民主是一种可以超越、甚至消解阶级分界的“互相关联的”生活方式。 在陶此后的晓庄试验中,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平民化”进一步演变为“农民化”。
1923年陶行知的第二次精神觉醒使他开始重新定位于教育和社会平等主义及民粹主义的目标和价值,这为他从杜威的渐进主义改革向激进主义改革的转变做了铺垫,最终使他能在晓庄试验中创造出一种教育革命的理论。这封家信因此成为中外学者高度重视的研究材料。
【分享者小传】
徐敏,1974年生,文学博士,教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海外汉学、陶行知教育思想。2015年荣获南京晓庄学院“行知”科研业绩奖。2019年荣获南京晓庄学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书写研究》一部。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中日陶行知研究比较”一项。
校对 王菲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