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018年,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苏州市名人馆)策划举办了“‘俯仰两无愧’——叶圣陶文献展(第一期)”。展览幸得叶圣陶先生之孙叶永和先生夫妇、孙女叶小沫女士提供手稿、照片等一手文献材料,生动展现叶圣陶先生一代师表、勤勉光辉的一生。在这批资料中,就有叶老《圣陶日记》《西行日记》《东归日记》和《北游日记》手稿。
展览之后,苏州市名人馆在叶永和先生夫妇、叶小沫女士大力支持下,将其中最早的《圣陶日记》22册进行仿真复制。
《圣陶日记(1910—1916)》基本情况介绍:
1910年11月2日,十六周岁生日之后,十七岁的第一日那天,叶圣陶先生决定开始记日记,并将其命名为《圣陶日记》,一直写到了1916年5月14日。这套日记记录了圣陶先生从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草桥中学)四年级,一直到他任教甪直镇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前一年之间的学习、娱乐、交友、时评、心得体会和自我反省,真实反映了他的成长历程和所思所想,是研究这位大家的第一手史料。
日记本上还留下了圣陶先生晚年的眉批,对一些重要事件做了标注,那是他重新翻看日记,回顾自己的青年时光时写下的。他还借助当年的日记,回忆并记录下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些珍贵的故事也曾出现在三年前的叶圣陶文献展上。除了圣陶先生本人的经历,日记中还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件,是研究那一时期苏州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圣陶日记》原稿的经历可谓传奇。1937年中秋节后,圣陶先生因抗战全面爆发举家西行之时,《圣陶日记》被匆忙遗落在苏州旧居,幸运地躲过了日机轰炸,成为西行前诸多日记中唯一的幸存者。直到八年半以后,圣陶先生一家从四川返沪,其子叶至善和叶至诚又回到了苏州青石弄三号的老屋,《圣陶日记》才终于重见天日。
《圣陶日记》最早以《辛亥革命前后——日记摘抄》为题,分四次刊载于《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1期至第4期,截取了1911年8月24日(农历辛亥七月初一)至1912年8月底的一段。1986年出版的《叶圣陶年谱》以提要形式呈现了《圣陶日记》的部分内容,2004年10月出版的《叶圣陶年谱长编》摘录了部分日记原文。1987年出版的《叶圣陶集》第19卷中收录了312天的日记原文,集中在辛亥革命那一年,其他年份略有涉及。2004年11月,《叶圣陶集》第二版问世,相应部分没有增加。而这一次是《圣陶日记》首次以其原貌完整地呈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苏云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