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公布:加强古遗址古墓葬考古研究和保护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今天(11月8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全文公布。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是第一次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十四五”期间,要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全面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全面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实现从文物资源大国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规划设置了6类21个指标,明确了10方面重点任务,设置了10个专栏48项重点工程项目。规划明确五方面重点。
一是坚持保护第一,健全系统高效的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文物安全严防严管严打严治。
二是坚持“五业并进”,加强古遗址古墓葬考古研究和保护,在城乡发展中加大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进一步激发博物馆改革发展活力,优化社会文物管理服务。三是坚持科技人才双轮驱动,全面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全面加强文物学科专业和培养体系建设,加强文物机构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四是坚持国内国际双向发力,创新文物合理利用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托文物资源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五是坚持多方协同凝聚合力,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文物工作格局。(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另据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为主线,以强化文物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动力,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全面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全面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中求进、守正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推动实现从文物资源大国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保护利用,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系统观念。《规划》提出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跃升等主要目标,设立资源管理、文物安全、科技创新、改革创新、博物馆纪念馆、人才队伍等六个方面二十一项主要指标。
《规划》部署十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文物资源管理和文物安全工作,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二是全面加强文物科技创新,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三是提升考古工作能力和科技考古水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四是强化文物古迹保护,坚持系统整体保护;五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充分发挥革命文物重要作用;六是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七是优化社会文物管理服务,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制度;八是大力推进让文物活起来,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九是加强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十是壮大文物人才队伍,综合施策推动构建与文物资源规模、文物保护利用任务相匹配的学科结构、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
《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法治建设、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强化规划落实等四方面保障实施,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编辑 : 许凯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