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苏州大学: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日前,参照国际化大学校园标准建设的苏州大学未来校区首期正式启用。该校区东临京杭大运河,北依胜地生态公园,总占地面积1000亩。这是苏州大学与吴江深化全面合作的重大项目,也是苏州大学党委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稳步推进的校级重点实事项目。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苏州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紧扣融合推进“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让信仰为青春赋能

“同学们,你们与百年相遇,和时代同行,在未来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期望你们立大志、坚定理想信念,明大德、服务祖国人民,成大才、勇于探索真理,担大任、自觉砥砺奋斗!”9月初,在苏州大学组织的2021级新生线上入学教育中,校党委书记江涌以“弘扬光荣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题,向6000余名满怀憧憬的苏大“萌新”们专题讲授“大学第一课”。

10月25日,学校隆重举行的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又以一场振奋人心的“万人思政课”浸润学生心灵。典礼上,校长熊思东一番胸怀“国之大者”、成就出彩人生的主题讲话发人深省,教师代表、知名校友关于牢记使命担当、练就过硬本领的谆谆教诲,无不引导着广大青年切实将伟大号召转化为奋勇前行的实际行动。现场,青年学生们“振我家邦,争做强国青年”的铮铮誓言响彻校园,奏响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最强音。

一直以来,苏州大学都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融入不可或缺的思政教育。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当党史学习教育点亮“新生第一课”,意义更深远,分量更沉甸。

“七一”以来,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这一核心任务,苏州大学党委先后召开各类会议20余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和重要指示批示。校领导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讲党课、抓项目,示范带动全校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累计开展集中专题宣讲59场。

正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隆重召开,苏州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日前专程前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农村、改革开放代表性窗口的常熟蒋巷村,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

党史是最好的思政教材。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入脑入心,学校依托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海棠花红先锋阵地、《百年信仰》专题故事片等打造多矩阵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网络。学校两门微课视频入选教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联学联讲联研活动思政课示范“金课”。

此外,各学院(部)、部门单位也结合自身特色下功夫、抓落实、求实效,形成各具特色的学习机制。其中,敬文书院依托敬文讲堂,开设“与全国劳模对话”系列信仰公开课,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进课堂,讲述百年党史中新时代奋斗者的故事,把学党史和育新人有机结合。传媒学院创新学习教育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开展剧说党史、图说党史、口播党史的沉浸式学习,努力营造“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学科专业特色,设计了涵盖“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党史学习”等众多板块的入学教育内容,全方位、立体化领航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锋力量。

汲取红色力量   践行使命担当

用好红色资源,才能在学思践悟中筑牢青年思想根基。不久前,由苏州大学东吴剧社、苏州大学东吴艺术团排演的原创话剧《丁香·丁香》通过大学生的生动演绎,诠释了英烈校友丁香烈士为了理想信念而奋勇献生的感人故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该作品入选“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在毕业季连续公演两场,掀起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红色高潮。

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如何运用好百年党史这部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来铸牢青年学生的成长底色?苏州大学着眼于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助力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社会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真正上好“大思政”这门关键课。

今年暑期,苏大体育学院“百年红色影像记忆实践团”实地探寻家乡红色基地,用相机记录下一帧帧革命画卷,以图片、音频和影像为载体,把走访所获的素材精心制作成党史宣讲小视频,并依托学院团学微信公众号,带领其他同学一起“线上”寻访各地革命博物馆,探寻红色记忆。2020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丁玲茹表示,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通过寻访红色足迹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光荣与伟大,自己也在实践中受益匪浅,汇聚了奋进力量。

学以致用,是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实践的更好升华。苏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名学子看百企”实践团队先后走进多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企业自身发展历程进行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基层进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实践还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改革创新采集了鲜活教学案例。“通过实践,不仅增强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实际问题和新时代企业党建前沿问题的理解,更增强了青年学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01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王雪有感而发。

据悉,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苏大先后组建537支实践团队,89支青年红色宣讲团,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理论宣讲,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共建联学,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实际行动,并依托各地红色资源,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宣讲“党史”“四史”,开展了“百年辉煌青年说”理论宣讲、二十一学院(部)党史联学、“联学共建青进基层”等多样主题特色活动。

正是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今年暑期,苏大“助禾计划”实践团在河南新乡开展支教实践过程中虽突遇河南特大暴雨,队员们迅速化身防汛救灾小队,积极协助受灾居民安置工作,并与线上课程同步穿插,讲述防汛逃生知识、生理健康课程和特殊时期心理辅导,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协同联动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

11月17日,一场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开放式主题党日活动在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火热举办。会上举行了首批18位德政导师与学生的“共悟共建”结对仪式,大家围坐一堂,就放医传承“两弹一星”奉献精神、年轻科学家的成才之路等话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同学们踊跃提问,教师们尽心答疑解惑,大家都称,这是一次面对面、心贴心的深度对话。

该学院同心同德育新人的积极举措只是苏大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的一个缩影。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成立20个工作专班,结合贯彻学校第六次发展战略研讨会和“十四五”规划,积极谋划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

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为例,在德政导师制建设、书院制改革等工作基础上,学校围绕打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以“铸魂逐梦”工程为统揽,实施了辅导员“1+N”领航计划、“五育融合”计划、“8+N”融通计划、“成长陪伴”计划等“四大计划”,融合推进一流本科和卓越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动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学生中间,统筹解决学生宿舍条件升级改造、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建设、学生社区党建等重点工作。

目前,各学院(部)已为2021级全体本科新生配齐“导师”和“导生”,一支“德政导师、学业导师、生活导师”为一体的陪伴队伍全面“上岗”。苏大也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

为了全力保障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校今年还将“推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计划”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实事项目,全校就业工作实现“一盘棋”,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直接纳入所有机关部门和学院学部的年终考核。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综合招聘会15场、专场宣讲会297场,提供岗位4万余个,毕业生报考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项目人数较去年实现翻番。

着眼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苏大推出以数字化、镜像化、智能化的“云中苏大”App为载体,设计研发“公开议案”菜单栏目,为师生提供反映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关爱教职工幸福感计划”。截至目前,均由校领导领办的15项校级重点实施项目已有7件办结,其余项目也在收尾阶段。

在进一步摸排诉求、摸排项目的基础上,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改善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等6个方面内容,学校已征集到融合推进“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项目70个、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建设项目62个。

一系列改革发展的新变化让师生切实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气象,也为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中,苏州大学被评为第一档次——建设成效“显著”。苏大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并受到党中央表彰,在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学校扎扎实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也凝聚起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下一阶段,我们还将继续在学懂弄通上再下功夫,在融合推进上再下功夫,在巩固拓展上再下功夫,以高质量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学校更高质量的发展。”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坚定地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姚臻 杨舒婷

校对 苏云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